随着“她需求”走强,女性消费者开始成为住房消费市场的主力人群,“筑巢引凤”式的楼市需求正在改变。3月8日,贝壳研究院发布《女性居住现状调查报告(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全国30个重点城市整体女性购房占比从2017年45.60%到2020年47.54%,逐年提升,一路走高。
在区域布局上,新一线城市女性购房比例更高,特别是长沙、郑州女性“强势”购房,而长三角多城市买房多“拜托”给男性。
年轻女性入场长沙、郑州女性“强势”购房
女性群体进入房地产市场的加速度正在弥合差距,且有后发制人之势。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14.7%的城镇女性和43%的男性名下拥有房产,较2010年分别上升9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女性购房者以持续高增速角逐市场。
而特别是24岁以下、25-29岁两个年龄段女性成为房地产增量市场的主要贡献力量。根据贝壳研究院调查,2020年,24岁以下、25-29岁女性购房客群占比为45.21%和48.99%,较2017年分别提升6.58个百分点和6.22个百分点,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女性。
支撑“房产自由”的除了新消费态度,更多有赖于个人财富支撑。50岁以上女性更加“购有余力”,长期位居女性购房占比排行榜高位。同样,直面高房价的一线城市女性购房表现逊于新一线城市女性。
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15个新一线城市整体女性购房者占比为48.04%,超过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一个百分点。
在房价更为平稳的长沙,女性购房占比高达55.81%,位列全国30个重点城市首位。郑州、廊坊、重庆、深圳、济南和天津女性“强势”购房,占比均超男性,成为当地房地产市场的主要贡献力量。
而以上海为首,苏州、南通、杭州、无锡等长三角城市,将买房任务更多“拜托”给了男性,女性购房占比均不足45%,无锡甚至低至37.9%。
超六成女性在购房中“起决定性作用” 与学历正相关
此外根据调查,持有房产的女性群体收入高于未持有住房的女性。在受访女性中,未持有房产的女性中63.02%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而持有房产的女性中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占比不足三成。
拥有主动权的同时,女性面对房产这一家庭核心资产,也拥有了更多话语权。
报告显示,超过六成拥有房产的女性受访者表示在购房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有趣的是,学历越高,发言权越大,66.04%的女硕士或博士称自己能对购房起决定性作用,远远超过高中及以下学历女性45.31%的占比。
与主动权和话语权共同凸显的,是女性消费需求愈来愈被重视。调查显示,交通设施配套是女性买房的首大考虑因素,超市、商场、学校、医院等也为女性所看重。对理想居住空间,女性追求享受和实用一体,70.81%的女性想拥有洒满阳光的阳台,58.58%和56.14%的女性希望有零噪音卧室和电器配齐的厨房。
买房要靠“多个荷包”过半女性希望月供在收入的30%以内
买房这件事,往往需要“多个荷包”共同贡献力量。贝壳研究院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女性群体中,37.49%的女性通过“和男方共同购买”拥有首套住房,31.9%的女性买第一套房需要“靠父母资助”。
但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女性在购房方面的独立性凸显,通过嫁给男方拥有房产的女性不足一成,更有16.42%的女性宣称买房“靠自己”。
越年轻所需父母资助越多,独立实现置业梦女性比例随年龄成正向增长。
36-40岁独立购买首套房的女性占比达到19.38%,较20-25岁高出5.97个百分点;而20-25岁需父母资助买房的占比高达57.54%,超出40岁以上近41个百分点。不仅如此,独生女依靠父母资助更多,首套住房靠父母资助比例高出非独生女12.45个百分点。
在人格与经济都走向独立的时代,女性对待结婚买房态度如何?“双方共同出资”成为女性主流态度,58.03%的女性认可双方共同完成首付。一直以来,男性结婚买房压力更大,19.81%的女性认为买房首付款应由男方出资,7.09%的女性认为可以女方自己来付首付。
不过首付之后,月供也是压在部分女性身上的大山。报告显示,过半女性受访者对月供的承受能力在收入的30%以内。而男性对月供压力上的忍耐力明显高于女性,20.76%的男性可以承受月供占收入的五成至七成,7.58%的男性可以承受月供占收入的七成以上,而女性对这两项的选择占比分别为9.18%和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