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陕西省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组织举行西安市“走进和美乡村”系列新闻发布活动。西安市鄠邑区委副书记任涛以“打造和美乡村 建设诗画鄠邑”为主题,全面介绍了近年来鄠邑区围绕“诗画鄠邑、品质新区”总目标和“南山北水、东工西旅”的总布局,打造美丽、活力、富裕、诗画、宜居、和谐“和美乡村”的情况。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活动。
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
西安市鄠邑区委副书记
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打造美丽乡村
鄠邑区南依秦岭、北临渭水,自然环境优美,素有“关中山水最佳处”的美誉。近年来,鄠邑区依托秦岭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坚持以城带乡、以城促乡、城乡融合,以艺术融入乡村、点亮乡村、活化乡村,探索出了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鄠邑模式”。
鄠邑区通过深化与中央美院、西安美院等艺术院校的合作,聘请全国知名艺术家担任“艺术村长”,打造出美好生活服务中心、艺术村长之家等美学空间;连续举办五届关中忙罢艺术节以及“终南诗赋”“秦岭·秦人·秦腔”等活动,并与陕西省文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手打造“终南艺术季”等高端文化品牌,成立易俗社终南分社,用艺术手段赋予乡村鲜明的地域文化、艺术特色。并通过整合环山路高品质文旅项目,不断营造新的消费场景,实现了城乡生活场景互为转换。绿色发展新动能不断释放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
文艺赋能激活力 农旅融合促振兴
蔡家坡村坚持将乡村振兴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用艺术的思维、艺术的方式、艺术的手法扮靓乡村,把艺术融入乡村、沉淀乡村,变成凝固的美学,助力乡村实现振兴。同时,蔡家坡村持续放大“文艺赋能+农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效应,不断创造新的消费场景,打造新的消费模式,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持续推进农民增收。发展成为关中区域中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农业文明、乡村振兴、当代艺术相结合的典型案例。
比如蔡家坡村推动“民宿+餐饮+有机农产品+忙罢衍生品”全产业融合,形成了由艺术家“创客”主导的美术馆、雕塑馆等文化艺术类创业项目,由“新知青”创业者主导的文化主题民宿、研学实践基地、国学讲堂等农文旅融合类创业项目,由“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创客主导的设施葡萄种植园等种养殖示范园区,“户县院子”、花栖玥民宿、葡萄藤下民宿等品牌受到市场青睐。
目前,蔡家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00余人,年旅游综合收入1400余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约80万元。
引才借脑增动力 头雁领航促建设
同样将艺术“镶嵌”村庄的还有石井街道栗峪口村,近年来,栗峪口村坚持以人为本,拓宽引才、聚才、育才、留才之路,探索出了“引才借脑促建设”的乡村建设模式。
栗峪口村从创建“美丽、整洁、和谐、生态、宜居”村庄做起,用“颜值”筑巢引凤,吸引人才。先后争取30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硬化道路10余公里、安装路灯210盏、修建车位150个、小游园6个,实现无害化厕所全覆盖。在栗峪口村积极配合支持下,以原村集体仓库为基础精心改造,融接待、图书、展览、文创等业态于一体,配套咖啡简餐等商业空间,建成了一个综合性艺术化的乡村会客厅。并将与周边民宿、营地、忙罢艺术节形成联动效应,促进村集体增收。另外栗峪口村还注重招揽人才“回流”,积极鼓励外出优秀人才转换思路,号召大家从进城创业,到回村淘金转变。
目前,栗峪口村进一步筑巢引凤,吸引了10余名热爱乡村的主理人,实施乡村机车茶饮、萌宠乐园等乡创项目,带动周边蔡家坡、直峪口、下庄等8号公路沿线石井片区发展精品民宿、研学旅游、乡村休闲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栗峪口村每年接待各地游客30万余人,全村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200万元,产生集体收益50万余元,催生工作岗位40余个,带动全村100余人实现就业。
打造乡土特色金招牌 带动村民脱贫增收
位于蒋村街道白龙村的西安毅朝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毅朝合作社)通过试验“户太8号”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两种避雨设施栽培技术,引进晨香、甜蜜蓝宝石、蜜光、超级女皇等新品种开展示范试验,打造乡土特色金招牌。同时,通过签订精准到户产业发展协议,提供资金、技术、务工、帮销等全方位帮扶,定期开展产业技术培训等措施,创造就业岗位,带动村民致富。
目前,鄠邑区葡萄年产量稳定在5.3万吨左右,产值约12亿元。鄠邑区入选陕西省首批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并成功创建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西安区试园”。
西安毅朝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毅朝(左)介绍葡萄
坚持农文旅融合,带动乡村共富
鄠邑区玉蝉街道曲抱村,历史文化悠久,是刘海故里,尤以水资源丰富著称。近年来,鄠邑区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动员国企、民企积极投身乡村振兴。鄠邑区基投公司作为区属国有企业,积极与玉蝉街道曲抱村合作,打造了“曲水稻香”项目,充分发挥国企人才、技术和资金方面优势,积极盘活农村各类资源,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激活农村发展活力,促使村企共建实现互惠双赢。
曲抱村“我在鄠邑有块田”
2022年底,鄠邑区人民政府与西安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以曲水稻香项目为先导区,在玉蝉街道辖区及祖庵街道部分村打造鄠邑国家现代农业工业园。
玉蝉街道曲抱村大力发展稻渔养殖项目,种植黄金晴、荷花等生态农作物,养殖鲫鱼、鲤鱼、小龙虾、鸭子等;依托优势农业基础,发展“我在鄠邑有块田”“曲水稻香”等观光农业、网红打卡景点,以及稻田民宿体验的都市田园旅游,建设旅游休闲目的地;以曲抱村刘海文化和稻渔综合种养为基础,通过农事体验和文化体验等优势资源,打造了关中小江南研学教育基地。同时,还不断优化产业配套,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业、农家美食体验等多种业态,促进农文旅商深度融合、一二三产共同发展,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致富。
村企共融聚合力 共赢共富促建设
近年来,胡家庄村经历了从“千企千村”产业扶贫模式、到“三变”改革帮扶模式、再到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引领乡村产业不断升级换代,实现村民增收、村企共赢、城乡融合的良性循环,创造出乡村建设“村企共生共融的胡家庄模式”。
在深化村企合作中,胡家庄村积极推进“三变”改革,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载体,通过招商引资、多元合作的方式,打造“都市农业+乡村旅游+数字康养”产业融合模式。胡家庄村的村集体资产从2010年的150万元负债增值到2022年的1000余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胡家庄村已经完成了由贫困村到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典型村的华丽转身,奏响了宜居宜业的田园牧歌。比如胡家庄村从2019年开始,将每年分红都以资金的形式再入股到“荣华数字康养小镇”部分项目,入股资金已达700多万元,其中连同扶贫资金、土地折价等,共持股胡家庄原乡商业有限公司55%、荣华农业公司17.6%、荣华镇兴公司10%的股份。
“荣华数字康养小镇”展厅
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的基石。在培育名特优新农产品、形成特色农业产业方面,鄠邑区大力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不断提升区域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水平,推进以“户县葡萄”“同兴西瓜”“鄠邑蓝莓”“鄠邑杏”等为代表的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初步形成“一带、一区、三大基地”的现代果业发展新格局。
此外,鄠邑区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农业托管、精品民宿、农耕研学等新产业,建立企业帮扶联结机制,实现村企双向发力、共建共赢。
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村集体经济扩量提质增效,南山北水的西安市鄠邑区,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与壮大村集体经济相结合,围绕特色优势产业,走出了“一村一品”多元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