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东北的夫妻,打下大一统基础后长眠空港

2024年04月01日 20:08:09

在秦汉大一统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时期,鲜卑宇文家族建立的北周成为拉开第二次大一统—隋唐帝国的序幕,这其中北周武帝宇文邕统一北方,为日后隋文帝杨坚席卷天下、混一宇内打下了坚实基础。

CA53BBEB-B391-402B-BE24-CEAC03332B03.jpeg

3月28日,陕西省文物局召开关于北周高等级墓葬考古研究新进展成果发布会,解密这个肇始隋唐之基的王朝。研究成果是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座落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陈马村的北周孝陵,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及其武德皇后阿史那氏的合葬墓,曾出土墓志、天元皇太后阿史那氏麒麟金玺等重要文物。

F07DFFE2-4031-4B03-B24B-64AC5B1C2F27.jpeg

左下图为北周武帝宇文邕容貌复原图,右下图为阎立本绘《历代帝王图》中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供图。

通过对宇文邕基因组进行分析,团队从遗传学角度揭示了北周武帝及其家族的族源。团队发现,武帝与古代契丹人、黑水靺鞨人以及现代达斡尔人、蒙古人存在最近的遗传关系,并估计武帝血统有六成源于古代黑龙江流域的东北亚人群,三成源于古代黄河流域的农业人群。“武帝家族谱系表明他的祖母王氏可能是北方汉人。所以,武帝约三分之一的古代黄河流域血统极可能是鲜卑皇族与汉人贵族长期通婚的结果。”

武德皇后阿史那氏是突厥木杆可汗之女,其生物学样本是追溯突厥源流史的重要材料。研究团队从测得的数据来看,明确了突厥阿史那部起源于欧亚大陆东北亚,即今天的中国东北到俄罗斯贝加尔湖区域。

公元568年,17岁的阿史那氏抵达长安,与25岁的宇文邕举行婚礼,并被册立为皇后,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突厥族皇后。自此,这对“祖籍”东北的夫妻一起生活了10年。578年,改进发展府兵制、发起灭佛运动、消灭北齐、促进民融合、统一北方的北周武帝宇文邕病逝,年仅36岁。4年后,被尊为天元皇太后的阿史那氏去世,年仅32岁。北周武帝宇文邕统一北方,为此后中国迎来隋唐大一统王朝打下了良好基础。

此外,研究团队以颅骨CT扫描技术对武帝进行了初步面貌复原。通过分析控制头发、皮肤和瞳孔色素相关的基因位点后,认为“武帝是黑色头发、黄色皮肤和棕色眼睛,符合典型的东北亚、东亚人长相。”还原后的宇文邕,头戴帝冕、清瘦英武、不怒自威,这也是我国首次以科技考古方式复原古代帝王容貌,赋予历史以鲜活气息。

36岁就病逝的北周武帝,让人颇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其死因一直备受关注。在宇文邕遗骸样本中33种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后,团队发现,其体内砷(As)、硼(B)、锑(Sb)的含量显著高于同时期古代平民和贵族的平均水平。“人骨不同部位的代谢速率不同,由于样本都采自武帝遗骨的股骨部位,说明这些元素是在长期饮食中累积在骨骼中的。”研究团队介绍。

据史料记载,公元575年至578年四年间,武帝数次发病,生病时“疠气内蒸,身疮外发(身体内部的病症不断积累,在皮肤表面爆发出来)”“身生癞疮,恶疾而死(由于身体上长疮,生重病而死)”,反映出其病痛以皮肤病为代表特征。在研究团队看来,这符合慢性砷中毒的病理表现。

“慢性砷中毒后,病人皮肤上会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的色素沉着和病变,并导致皮肤血管发生变化,四肢出现疼痛和红肿。” 在武帝的股骨上,研究团队发现了一块黑色色素沉着区域,“可能是砷中毒后,局部皮肤病变引起的骨髓坏死所导致的。”

服用丹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层所崇尚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经分析研究,武帝体内砷中毒的原因,很可能是服食了以雄黄(As)、礬石 (As)、硼砂(B)、辉锑矿石(Sb)为主要成份的丹药。

根据文献记载,北周共有6座帝陵,分别是文帝成陵、孝闵帝静陵、明帝昭陵、武帝孝陵、宣帝定陵和静帝恭陵,除文帝成陵(位于陕西富平境内)外,其余5座帝陵的位置文献并无记载。2022年,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北贺村开发建设过程中,发现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北周孝闵帝)墓,为北周静陵。

鉴于北周孝陵和北周谯王宇文俭墓等北周皇室成员墓葬均在空港新城辖区发现,经考古人员分析,确定位置偏西南的孝闵帝静陵(北贺村)与位置偏东北的武帝孝陵(陈马村)之间区域,是北周墓葬的集中分布区。

近年来,空港新城以“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为指引,多措并举,不断强化文物保护力度。始终坚持“先考古,后出让”文勘前置工作模式,不断加强考古工地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未来,空港新城将不断深入挖掘文物遗存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不断激活文化遗存的生命力,将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文物活起来。(来源: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微信公众号)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竟闻

周武帝武帝东北历史文物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