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煎饼的“诞生记”

2024年04月07日 15:41:31 中国城市网

走进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高庄镇杏峪官庄村石磨煎饼加工车间,一阵阵煎饼香味扑鼻而来,几名妇女正有条不紊地在热气腾腾的鏊子旁烙着煎饼。摊面糊、刮平、揭起、折叠一气呵成,一张煎饼就制作完成了。

“现在我们手工石磨煎饼作坊的订单较多,产品种类丰富,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杏峪官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富果自豪地说。

据了解,杏峪官庄村是一个只有321户村民的小山村,位于沂蒙山腹地。近年来,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外流,村庄空心化突出,加上缺乏经营性产业,村庄发展缓慢,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

为突破现状,寻求发展,2023年5月份,杏峪官庄村借助“万村共富”帮扶计划,利用上级5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支部领办+村民入股”形式,盘活现有土地资源,仅用半年时间便建成了村里第一个煎饼加工车间和电商直播间,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富民强村新路子。

有了帮扶资金,党支部班子第一时间调研走访,为村庄画像全面摸排,探寻优质产业项目。杏峪官庄村一直有沿用石磨推制手工煎饼的传统手艺,而在沂蒙地区,煎饼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支部班子便萌生了围绕石磨煎饼做文章,培育煎饼加工这一产业的想法。党支部书记引导党员群众们“算好账”,尤其是在做产业规划时要算好“长远账”。煎饼加工项目成长性好,可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带领更多的群众发家致富,用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擦亮“杏峪官庄煎饼”品牌。

路子定了、项目有了,可在项目实施中又遇到了重重阻碍。面对实施煎饼加工项目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党支部不向“容易的路”妥协,坚持一张好的蓝图绘到底,积极作为。组织党员代表及群众代表外出考察学习煎饼加工项目的成功经验,通过考察学习不仅解决了煎饼机的购置问题,还学习了成品煎饼分类包装等知识,更掌握了各类面糊的调配比例及操作技术。

支部领办、全民参与,激活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杏峪官庄村在谋划项目之初,就确定了“支部领办、党员带动、群众参与、集体增收”的运营模式。村集体将50万元帮扶资金入股合作社,村“两委”成员、党员带头,群众积极响应,共筹集社会资金17万元,占比25.4%。

为了让“土特产”走得更远,杏峪官庄村聚焦“支部+电商+产业”,打造党支部领办煎饼合作社直播间,通过线上直播带货方式拓展增收渠道,打通煎饼销售“最后一公里”,让煎饼经济“活起来”“火起来”。党支部积极对接临沂商城管委会,促成杏峪官庄村和临沂商城海外投资公司建立共建联盟,临沂商城海外投资公司为村里煎饼品牌打造、电商直播间建设和直播推广等方面提供资金、技术支持。杏峪官庄村党支部鼓励村民参与直播带货,激励各类人才返乡,目前已有3人加入直播带货团队,着力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乡土人才队伍,不断打磨合作社市场运营能力,想方设法向“薄煎饼”要“厚利润”。

煎饼加工预计年收益14万元,其中村集体增收1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4万元。截至目前,已运营5个月,经营性收入达到6万元。可喜的收益,让所有的党员和群众都竖起了大拇指。通过以股连心、以股连责、以股连利,形成共建共享共同体,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集体荣誉感。

未来,杏峪官庄村党支部将持续做好、做大“土特产”文章,拓宽煎饼合作社销售渠道、扩大生产规模、建设煎饼展厅,适时吸纳更多村民投资入股,探索成立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吸引更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富裕,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杏峪官庄模式”,发挥好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作为党在农村基层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尚瑞琳

沂水县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