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夏末,在株洲市茶陵县月岭村,42岁的谭建军终于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孩子,中年得子的他十分疼爱这个小姑娘。几个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来之不易的幸福,谭建军女儿颅内出血导致下肢瘫痪,高昂的医药费和康复费耗光了这个小家的全部积蓄。
面对生活的“至暗时刻”,谭建军却从未熄心中的灯。他坚信,“土地不会辜负人,只要不放弃,日子一定会开出灿烂的花。”
结对帮扶解寒冰,金叶初展见曙光
帮扶志愿者为谭建军提供种烟指导服务
2022年岁寒隆冬,月岭村的小山谷里却洋溢着一股浓浓的暖意。谭建军的家庭处境一直是月岭村村干部们的心头事,考虑到长久的医疗负担让建军无法承担起烤烟生产成本,月岭村党支部书记谭龙华主动提出以“我出资,你出力”的方式,邀请谭建军合作进行烟叶生产。
谭建军心里却犯起了难:“种烤烟可不像种其他农作物,其中门道不少呢,我没有种植经验,怕是种不好嘞。”
谭龙华和茶陵烟草烟叶技术员反复上门劝说,告诉他烟草部门有专门的技术指导,放心大胆干,前面不缺领路人。经过深思熟虑,谭建军决定放下心来,在镇村和茶陵烟草的帮扶下,开启烟叶种植之路。
烟叶种植环节较多,程序繁杂,茶陵烟草成立结对帮扶队,提供覆盖种植全流程的支撑服务,为谭建军调配生产设备、开展技术指导。“烟草公司的技术指导服务确实周到!烟叶技术员经常为我讲技术、传方法,帮我育苗、移栽、烤烟。没有他们,我这烤烟还不一定种得成嘞!”谭建军心怀感激。
在众人的扶持和自身的努力下,片片“金叶”让谭建军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曙光”。
披星戴月承朝露,辛勤汗水绘锦绣
谭建军向烟叶技术员咨询种烟技术
2024,谭建军从上一年的合作种植中积累了信心,申请独立种烟39亩。在烟站的介绍下,他向银行申请了“金叶贷”,购买了“助农保”。
“今年降雨多,烟田遭了灾,但是烟叶技术员们及时为我们开沟排水、扶正烟株,我相信后期管理好,还是会有好收成。”站在春日的阳光里,谭建军整理好39亩地,期待着种烟致富的好日子。
谭建军很勤快,烟田里总是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为了节省劳力,他总想自己多干一点,自己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晚上十点半左右才能结束在烟田里的忙碌。农闲时,他积极参加烟站开办的生产技术培训,向身边的种烟能手请教,仔细琢磨下一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操作,慢慢地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种烟经”。妻子也在烟叶技术员的指导下开始学习烟叶下杆、初分,照顾女儿的同时也给谭建军分担了一部分压力。2024年收购结束后,谭建军交售金额近20万元,亩产值近5000元。
时任烟叶生产收购站站长的何伟看到他总会竖起大拇指:“谭建军种烟积极性很高,能吃苦、有耐心,不管遇到什么难事总是带着笑脸,种烟能取得成功我是真的替他感到高兴。”
烟稻轮作两季生,农机轰鸣迎新程
谭建军在烟后稻田中劳作
刚忙完烟叶采收,谭建军就马不停蹄地投入烟后稻的种植中:“种完烟后种晚稻,晚稻收割完后马上翻耕,来年又种烟,这样轮着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农药的使用,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还提高了水稻产量。”
近年来,茶陵烟草积极建设“烟叶+N”粮烟协同综合体,打造稻烟良性循环、合作共赢的共生模式。这种“无缝衔接”的种植模式让谭建军实现了“钱袋子”与“粮袋子”的双丰收。
谭建军对村里的部分抛荒地进行翻耕,共种植早稻和“烟后稻”120亩,成为村里有名的水稻种植大户。120亩的“轻松拿捏”都源自机械助手带给谭建军的底气,他先后购入了收割机、耕田机、插秧机等设备,还通过在合作社中向“老把式”们学习,熟练掌握了机械操作,现在已经实现了从种烟到种水稻的全流程机械化。
新翻修的小院里,谭建军妻子正带着女儿做着康复训练。“女儿的情况已经好很多了,但是我不能停歇。明年,我打算创办家庭农场,给村里其他困难乡亲们搭把手,让更多人享受到共同富裕的果实。”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