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打破资源壁垒、点亮“数字地图”

上海静安将通过“三阶段”绘就科学教育新图景

2025年05月13日 20:30:37 中国城市网王迪

中国城市网上海5月13日电(记者王迪)5月13日,记者从在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举行的静安区科学教育数字地图发布会暨“静安教育学术季·第九季”闭幕式上获悉,静安区率先构建“科学教育数字地图”平台,通过资源整合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全域科学教育新范式,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了新的解决方案。

image.png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静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龙婉丽,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卜洪晓,静安区教育党工委书记余文君及静安区教育党工委副书记、区教育局局长邱中宁等领导上台,共同点亮了“科学教育数字地图”,正式开启静安科学教育的新篇章。

image.png

发布会上,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市科创教育研究院、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教研网、新中机器人创新实验室、上海市静安区青少年科创教育联盟等6家单位,作为资源提供方,正式签约入驻数字地图,标志着“政校企社”协同育人机制正式落地。

据介绍,该数字地图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指引,深度整合校内外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并巧妙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的科学探索提供个性化、数智化的学习场景,并“为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淀提供N种经历”。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对此进行了高度评价,他认为,科学教育数字地图是知识地图,更是探索地图、成长地图、管理地图,具有“资源融合、打破壁垒”“精准服务、促进公平”“创新模式,激发活力”三大特点,是静安坚持高位的“公平而有质量”教育公共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

“希望静安区学校和教师能用足、用好、用活这张地图,未来可以结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发更多沉浸式学习场景,推动科学教育向‘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迈进。”杨振峰表示。

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教师孙欢于活动现场带来了教学案例《AI,课堂的伴学者》,展示了AI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充分展现出静安教师的数字素养和对创新教学方法的积极探索,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课堂教学开辟了新思路。

据了解,静安区于日前正式发布《静安区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专项实施方案(2025—2027)》。静安区副区长龙婉丽在致辞中表示,静安区将以“课程—教学—师资—资源”四维联动为行动路径,通过课程体系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方式的场景化重构、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培育、资源配置的智能化升级,打造立体化的科学教育新格局。

静安区教育局局长邱中宁对该科学教育专项行动做详细部署,强调“要因地制宜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校本特色课程和项目,围绕‘激发研究兴趣、经历探索过程、享受成功乐趣、树立科学志趣’的科学教育核心路径,丰富静安‘一体两翼’科学教育内涵。”

此次发布的科学教育数字地图正是着眼于建立“探索—资源—融通—成长”的四维价值闭环。平台将引导家长、学生积极“探索”校内外科学教育活动,并为师生、家长智能推荐匹配的学习场所;聚合中小学、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和科技企业等优质“资源”,多方共建共享科学教育课程、活动信息与资源。


责任编辑:乔妙妙

科学教育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