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普陀区宜川路街道中远两湾城第三居民区,提起恽梅,居民们总会亲切地称她为“百宝箱书记”。这位深耕基层近 30 年的社区工作者,用她的智慧和汗水,将一个超大型社区治理得井井有条,更从“百宝箱书记”成长为“劳模书记”,先后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她的故事,是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更是“人民城市”理念的鲜活诠释。
据悉,中远两湾城是上海著名的超大型社区,人口密集、情况复杂。2020 年,恽梅担任中远两湾城第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后,面对的第一个大考就是苏州河贯通工程。当时,这里是苏州河贯通的最后一个“断点”
。恽梅带领班子成员挨家挨户走访,倾听居民心声,最终成功打通断点,该案例获评“上海城市治理优秀案例”。
在推动社区治理过程中,恽梅创新推出“楼事楼议”小型业主会制度,以此为核心打造党建特色品牌,形成了党建引领多元协同、民主协商精细化管理的社区善治局面。这一制度的灵感来源于她对社区问题的深入观察。“在超大型社区,很多问题涉及面广,召开全体业主大会成本高、效率低。”恽梅解释道,“而‘楼事楼议’聚焦一栋楼的具体问题,更容易凝聚共识、解决问题。”
这一制度在解决小区高龄电梯换新难题时发挥了关键作用。中远两湾城的电梯大多已使用近20年,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恽梅带领团队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3411”换梯工作法,将原本需要两年多的换梯流程缩短到半年。在147号楼换梯过程中,面对维修资金不足的问题,恽梅创新性地与三菱电梯公司沟通,达成了特种设备分期付款的解决方案,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突破。“我们不能让居民自筹资金,这会增加他们的负担,”恽梅说,“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推给居民。”
截至目前,中远两湾城已完成200台电梯的更换,恽梅提出的《关于打通老旧电梯更新堵点的法治观察建议》获评2023年度十大市级优秀基层法治观察建议。
在推动社区治理过程中,恽梅深刻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她积极引入第三方力量赋能社区治理,推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持续参与中远两湾城超大型社区法治建设,打造了全市首个“居委法苑”。这一创新举措集聚了多元解纷力量,探索建立了三大解纷机制,有效缓解了居民区解纷压力,破解了“小马拉大车”的难题,切实提升了基层治理整体效能。
恽梅的成长,离不开宜川路街道推行的“一线育才法”。街道坚持把干部放到急难险重的岗位锻炼,让年轻干部多蹲苗子、多磨性子,聚焦旧区改造、苏河贯通、矛盾化解等重难点工作,成立临时党支部和工作专班。在这样的机制下,恽梅在基层治理中不断锤炼,从首批“标签书记”成长为“劳模书记”,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年轻干部成长。
“一线育才法强调‘丈量’理念,深化‘四百’大走访,让干部们眼睛向下,脚下沾泥,深入基层走访,倾听百姓民意,回应百姓需求。”宜川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卢礼卿说,“恽梅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成长起来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