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似火,正值烟叶烘烤关键时节。在邵阳市广袤的烟田旁,一场静悄悄的“生态革命”正在烤房群中上演。曾经煤烟弥漫、能耗巨大的传统燃煤烤房已成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清洁高效、智能互联的绿色烘烤新模式。
告别“黑烟囱”,绿色科技打造洁净烘烤线
“以前烤烟季一到,烤房附近到处飘煤灰,周围的树叶上都蒙着一层白色的煤灰,烤房边上那更是呛得人难受。” 隆回县烟农覃剑峰指着旁边崭新的烤房感慨道。如今,他使用上了生物质颗粒燃料烤房,这种烤房以秸秆、木屑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燃烧充分排放远低于普通的燃煤烤房,在大幅减轻烟农人工上料劳动强度的同时每烤次可为烟农减少烘烤成本300元左右。在邵阳烟区除了近几年已经大面积更新的以生物质颗粒为燃料的烤房,在新宁县花田村矗立着一种更节能更环保的烤房——空气能热泵烤房,这种利用空气中热能进行烘烤的“零排放”设备,相较于传统燃煤烤房,只需少量电能驱动,单烤次即可减少燃煤使用1吨左右,节省烘烤成本600到700元。新科技既为烟农节省烘烤成本也让烘烤彻底告别了烟尘与废气困扰。
图为生物质颗粒烤房
图为空气能热泵烤房
近年来邵阳烟草大力实施烤房“煤改绿”工程。“十四五”期间,全市已累计改造或新建生物质、空气能等新能源烤房超过3631座,新能源烤房占比率达到63.34%。每年可替代燃煤超万吨,显著削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废气排放。昔日林立的“黑烟囱”正被清洁能源悄然取代,田间空气焕然一新。
一房多用,“闲”时烤房变身增收“致富舱”
绿色转型不止于环保。邵阳烟草创新性地探索烤房资源“全年无休”的高效利用模式。
在烟叶烘烤季结束后,一座座烤房并未闲置。邵阳烟草积极引导农户利用其精准温控能力,将烤房改造为稻谷、红薯粉干燥中心。“稻子收回来最怕连阴雨,现在好了,烟烤完直接烘谷子!”新宁县回龙寺镇种粮大户赵华生欣喜地说,去年单我们村就利用烤房烘干稻谷300余吨,帮助老百姓有效规避了霉变损失,再也不用担心路边晒稻谷不安全了。在新宁县清江桥乡一挂挂红薯粉正被整齐有序地码放在烤烟房内。烤房内温度湿度都可以精准控制,能够确保红薯粉在短时间内均匀受热,快速脱水干燥,不仅大大缩短了制作周期,还显著提升了红薯粉的品质和口感。“我们的红薯粉色泽纯正、口感细腻、韧性十足,在市场上一点都不愁卖”,肖志刚书记自豪地介绍道。
图为利用烤房干燥红薯粉
同时,烤房屋顶这一巨大空间也被“激活”。邵阳烟草在全市试点推广“烤房+光伏”模式,在符合条件的烤房顶部联合当地政府和电网企业统一铺设太阳能光伏板。这些光伏设备不仅为烤房运行提供绿色电力,余电还可上网,为村集体带来额外收益。初步估算,一个20座的标准烤房群年发电收益可达数万元,为乡村增添了一笔稳定的“阳光收入”。
图为烤房顶部光伏
指尖掌控“火候”,“烘烤神器”APP解放生产力
变革同样发生在烘烤管理方式上。一款功能强大的“智慧烟草”APP已在邵阳烟区全面普及,成为烟农手机里的“新农具”。
通过APP,烟农无需时刻守在烤房旁,在田间地头或家中即可实时查看每一座烤房的温湿度、烘烤阶段等关键数据。发现参数偏离理想曲线,动动手指就能远程调整温湿度设置值等,如同将专家请到了身边。更让烟农们安心的是系统的“异常自动报警”功能,设备异常第一时间推送报警信息至手机,大大降低了异常带来的损失风险。
图为智慧烘烤APP操作界面
从高耸的“黑烟囱”到清洁的新能源,从单一烤烟到“一房多用”,从凭经验守夜到指尖远程掌控——邵阳烟草通过推广绿色烘烤不仅大幅削减了污染排放,更通过资源多维利用与数字赋能,为烟农增收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申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