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扎根一线,从负重几十斤徒步的扶尺员,成长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踏遍广东21个市122个县区,以工匠精神破除行业痛点,以“传帮带”培育测绘中坚力量……他是全国技术能手何宗友,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下称“广东省测绘院”)技能工作室带头人,同事们眼中的“何能手”“何劳模”“何教授”。
踏遍南粤的“测绘尖兵”
深耕测绘行业一线的何宗友,从事过调绘测量、大比例尺测图,全国第二、三次国土调查以及地理国情监测等工作,是广东省测绘院首个同时拥有测绘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工程测量员高级技师、大地测量员技师、注册测绘师等资格的技术人员,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测绘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
顶着高温,背着几十斤重的水准仪器沿公路日行一二十公里;肩背30-50kg的标石就往山地、田中跑,是广东省劳动模范何宗友在一线时的工作日常。20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广东21个市122个县区,累计完成水准测量万余公里;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面对粤港陆地边界水准测量仪器观测方式与规范不符的难题,他带领团队连夜会商,找到合规作业方式,确保成果质量,获得香港地政总署高度认可。
何宗友作业现场
从业生涯中,何宗友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等级水准测量11000公里,建设GPS等级点930余个,完成国家927海洋测绘专项工程海岛(礁)大地控制测量卫星定位大地控制点60个,参与全国地理国情普查20个县区、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累计为项目创造产值近6.5亿元,为广东测绘事业发展筑牢了数据根基。
破局痛点的“技术先锋”
在一线积累的“痛点感知”,成了何宗友技术创新的“原点”。2022年,无人机在测绘领域应用渐广,但驾驶证培训耗时过长的问题严重制约生产效率。为此,何宗友牵头研发了“在线无人机航摄仿真飞行与培训系统”,通过在线模拟飞行,让学员提前掌握航线设计与飞行技能。该系统不仅大幅提升了培训效率,破除了行业痛点,还获得两项国家专利。截至目前,有80名学员借助该系统参与培训,其中30人取得无人机驾驶操控员资格。在省级测绘行业技能大赛中,何宗友再次创新性地将无人机操作技能竞赛融入其中,吸引近200名测绘精英参与,选拔出一批青年骨干。
早在2006年,他的创新锋芒已初露。面对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领域的技术空白,他带领团队在无先例、无成熟技术可借鉴的情况下,反复试验建模,最终攻克核心技术,解算出高精度的清远市清城区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这一突破彻底打破传统水准测量在高度测量上的局限,让测绘效率与成果精度实现质的飞跃。
在长期实践中,何宗友总结了“看、问、查”三步走普查点位法,比常规方法效率高20%-30%;他创新工作模式,利用OA自动化办公系统创建业务流程,实现数据多跑路、办事员少跑腿;指导技术人员优化生产流程,将大量重复的数据处理由“填空题”变为“选择题”,作业效率提升60%。这些源于实践的创新,让“何能手”的名号在业内广为流传。
何宗友作业现场
薪火相传的“行业导师”
从何宗友身上,很多年轻人看到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可能性。如今,何宗友正以“传帮带”精神,照亮更多测绘后生的前路。
2020年,“何宗友技能工作室”成立,成为培育人才的重要平台。利用周末和“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协助培训、辅导职工考取注册测绘师资格、积极组织省技能竞赛参赛选手的理论知识和实操培训……在他的带动下,广东省测绘院2020年注册测绘师通过人数跃居全省同行首位。截至目前,在何宗友的牵头下,工作室已培育出3名高级工程师、8名工程师、20名助理工程师;培养了1名全国技术能手、14名广东省技术能手和5名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何宗友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
从扶尺丈量的“数据采集者”,到技术突围的“行业领航者”,何宗友用23年的坚守,让“测准每一个数据”的初心,变成了支撑南粤建设的“测绘基准”,变成了培育后辈的“技术火种”,更写下了新时代工匠的突围与担当。(罗诗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