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的老兵传奇

——记上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蔡道琦

2025年07月17日 17:39:41 胡建华

军装可以脱下,军魂永难磨灭。在赣东北这片红土地上,有这样一位退役军人,他带着22年军旅生涯淬炼的钢铁意志,在地方建设的战场上续写忠诚;他以“临危受命”的担当,白手起家搭建起退役军人的“温暖之家”;他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坚守初心,用军人的“精气神”扭转乾坤。他,就是江西省上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蔡道琦。

军营熔炉:千锤百炼铸忠魂

1980年深秋,17岁的蔡道琦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与一份入伍通知书,在他手中掂量出不同的重量。“保家卫国”四个字在胸中激荡,这个热血青年最终“撕碎”了大学梦,毅然穿上了梦寐以求的绿军装。

这一穿,便是22年6个月。从班长到排长,从连指导员到团组织股长,从军分区参谋到人武部后勤科长、副部长,蔡道琦在军营的大熔炉里完成了从青涩少年到钢铁战士的蜕变。队列训练磨出的挺拔脊梁,实战演练练出的敏锐反应,基层带兵炼出的责任担当,让“忠诚、担当、开拓、进取”八个字深深烙印在他的灵魂里。

01.jpg

蔡道琦(中)和他的战友们

“部队教会我的不仅是军事技能,更是面对任何困难都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多年后,蔡道琦仍清晰记得野外驻训时,全班在暴雨中扛着原木翻山越岭的场景——泥泞裹满裤腿,汗水模糊视线,却没有一个人掉队。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成为他日后应对一切挑战的“制胜法宝”。

2002年,蔡道琦转业地方,脱下军装的那天,他对着军旗敬了最后一个标准的军礼,眼眶湿润:“军装可以脱,军人的本色不能丢。”

地方尖兵:转战新岗显担当

转业不是终点,而是战场的转移。到上饶市政府法制办任监察室主任(兼办公室主任)的第一天,蔡道琦就给自己立下规矩:“把办公室当作战位,把每项工作当作战斗任务。”

同事们很快发现,这位“老兵”身上有种不一样的气场:文件处理雷厉风行,会议筹备滴水不漏,突发事件沉着应对。政府机构改革期间,他被抽调到攻坚小组,先后参与组建四个行政单位。面对“人员调配难、职能划分难、资产整合难”的“三难”问题,他带着部队“挂图作战”的办法,白天座谈摸底,晚上熬夜梳理方案,硬是在规定时间内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

02.jpg

2012年调任市科技局后,蔡道琦又接手了组建市防震减灾局的任务。他带着团队跑遍全市12个县(市、区),实地勘察地质结构,建立监测预警体系,不到一年就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跨越。担任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期间,他创新推出“廉政风险点地图”,将部队的纪律作风建设经验融入机关管理,让监督执纪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2016年,市委巡察办组建,蔡道琦再次临危受命。专项政治巡察工作敏感复杂,他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白天谈话取证,晚上分析研判,带队查处了多起违纪问题。有人说他“太较真”,他却回应:“我是军人出身,对党忠诚不能打半点折扣。”

三次参与组建工作,三次圆满完成任务。蔡道琦用行动证明:脱下军装的“战士”,依然能在地方建设的战场上当尖兵、打硬仗。

临危受命:白手起家建“军家”

2018年11月,上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工作进入倒计时。这个关乎全市数万退役军人切身利益的新机构,却因时间紧、任务重、协调难而陷入停滞。就在此时,蔡道琦主动请缨:“我是老兵,我来牵头!”

从市委巡察组到筹备组,角色转换的背后是千钧重担。没有办公场地,他带着介绍信跑遍市区各大办公楼;没有人员编制,他逐个单位沟通协调;没有启动资金,他一遍遍向上级汇报争取。有人劝他:“还有两个月就过年了,缓缓再说。”他却红着眼眶说:“老兵们等着一个‘家’,我们一天都不能等!”

接下来的20多天,蔡道琦把家安在了办公室。折叠床支在墙角,方便面堆在桌下,每天工作超过18个小时。为了敲定办公选址,他一天之内跑了6个备选点,晚上回到办公室,脚肿得穿不上鞋;为了制定“三定方案”,他对照政策文件逐字逐句研究,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为了招聘工作人员,他亲自出题面试,反复强调“要懂军人、爱军人、为军人”。

最艰难的是协调部门关系。一次,为了落实档案库房,他连续三天找相关单位负责人,对方避而不见,他就在办公室门口等,从清晨等到深夜。对方被他的执着打动:“蔡局长,就冲你这股劲,我特事特办!”

凭着“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的韧劲,蔡道琦硬是在2019年1月31日——春节前三天,让上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如期挂牌。揭牌那天,看着鲜红的牌匾,这位硬汉眼眶湿润了:“老兵们,你们的‘家’建起来了!”

建章立制:筑牢根基谋长远

机构挂牌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这个“新家”真正发挥作用?蔡道琦把目光投向了制度建设。“部队讲究‘令行禁止’,机关工作同样需要规矩。”他带着团队用三个月时间,制定了涵盖教育、管理、工作、生活的28项规章制度,从会议签到到财务报销,从信访接待到应急处置,都有了明确规范。

在一次局务会上,蔡道琦提出了“三个为”的政治站位:“为党效忠、为军效劳、为兵效力。”他解释道:“我们是党领导下的退役军人工作机构,首先要对党忠诚;我们服务的是曾经保家卫国的军人,必须心怀敬畏;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以解决老兵的急难愁盼为出发点。”

04.jpg

围绕“后路、后院、后代”这三个老兵最关心的问题,他牵头打造了“三驾马车”工作模式:行政管理抓政策落实,事业保障抓服务提升,社会公益抓氛围营造。针对退役安置难,他推动建立“量化评分、阳光安置”机制;针对军属就业难,他联合企业推出“军嫂专场招聘会”;针对子女入学难,他协调教育部门开辟“绿色通道”。

为了凝聚团队力量,蔡道琦提炼出“忠廉、诚信、开拓、担当、勤奋、奉献”的“骏马精神”。他在全局大会上说:“我们要像骏马一样,拉得动车、跑得赢路,更要行得正、走得稳。”在他的带动下,全局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连续两年获得全市“优质服务窗口”称号。

副职智慧:巧解困局显担当

作为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蔡道琦深知副职的角色艺术。四年间,局里换了三任主官,他始终坚守“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的原则,用智慧和担当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面对不同风格的主官,他总结出“八字诀”:做东不做主、分忧不分心。主官思路清晰时,他全力落实;主官遇到困惑时,他主动建言。一次,在退役军人创业扶持政策制定中,主官拿不定主意,蔡道琦连夜整理出邻市成功案例和本地数据,提出“贴息贷款+技能培训+导师帮扶”的组合方案,最终被采纳并取得良好效果。

为了推动工作,他创新运用“五借”工作法:借脑凝心,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借力聚气,邀请上级领导和驻军首长指导工作;借兵带路,培养业务骨干发挥示范作用;借地栽花,在基层打造试点典型;借佛传经,学习外地先进经验。这些方法看似“借力”,实则是他多年工作经验的凝结。

05.jpg

最让人敬佩的是他的“不争”。评先进时,他把名额让给年轻同事;领荣誉时,他说“功劳属于集体”。有次,一项创新工作获得省里表彰,主官在大会上重点表扬他,他却站起来鞠躬:“这是全局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分内事。”

同事们说:“蔡副局长就像一块基石,不显眼,却让整个班子站得更稳。”

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守初心

2023年,上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迎来最艰难的时刻。受疫情影响,工作陷入停滞。

“不能让千辛万苦建起的‘家’垮了!”蔡道琦心急如焚。他一方面向市委汇报情况,请求加强组织领导;一方面对接省厅,争取业务指导。那段时间,他带着团队逐个化解难题。为推进军休所改造,他驻点工地,协调资金、督促进度;为重启“双拥”创建,他走访驻军部队,重新梳理共建项目。有位老兵动情地说:“看到蔡局长,我们就像看到了部队的老首长,心里踏实。”

在他的推动下,全局上下掀起整改热潮。三个月后,军休所改造工程复工,老兵诉求解决率达98%,“双拥”工作重新步入正轨。年底考核时,该局从“后进”跃为“先进”。省厅领导评价:“上饶能扭转局面,关键在有蔡道琦这样一位有担当的老兵。”

功成身退:初心不改情未了

2023年底,59岁的蔡道琦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楼下“退役军人之家”的牌匾,两鬓的白发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四年多时间,他从“满头乌发”到“两鬓染霜”,额头的皱纹里刻满了故事。

06.jpg

退休那天,全局同事为他送行。没有鲜花簇拥,没有豪言壮语,他只是逐一同大家握手:“我走了,但老兵的事不能停。”他留给单位的,是一整套完善的工作制度,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和一种永不褪色的“骏马精神”。

如今,退休后的蔡道琦依然牵挂着那个他亲手建起的“家”。散步时路过局里,他总会进去坐一坐,看看新来的同事,问问老兵的近况。有次听说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生活困难,他立刻联系现任领导,帮忙落实了帮扶政策。

“我这辈子,就认一个理:当过兵的人,永远不能忘了自己是谁,为了谁。”蔡道琦的话朴实无华,却道出了一位退役军人的赤子之心。从军营到地方,从干事到创业,他用一生践行着“忠诚担当”的誓言,让永不磨灭的“军魂”在红土地上熠熠生辉。

这,就是蔡道琦的故事——一位退役军人的艰辛创业路,一条用忠诚铺就、用担当延伸、用初心守护的人生之路。


责任编辑:朱兵

时政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