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烟叶采烤季。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烟农刘华斌站在炕房群内,正通过观察窗查看烟叶烘烤情况,心里盘算着“入炕的这批烟叶发育良好,成熟度适宜,黄烟率肯定高”,他望着即将出炉的十几炕烟叶欣喜之余,也面带惆怅。同村烟农王金顺看到后,打趣说道:“老刘,‘金叶子’马上变成钱了,是不是发愁没地方花啊。”听到这些玩笑话老刘也是一阵苦笑,说道:“老兄,我发愁的是烟叶的挑拣问题啊!咱们附近懂得烟叶分拣技术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听说今年工价又涨了,真是愁人啊。”烟农王金顺也有同样的感悟:“唉,咱们烟农辛辛苦苦把烟叶种出来了,在分拣环节又面临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如果烟叶分拣不及时、分拣质量不高,‘金叶子’也会变成白菜叶子啊。”说到这些,两位烟农脸上浮上一层愁云。两位烟农的遭遇不是个例,而是代表大部分烟农面临的困境。
分拣前置:解民忧,助农增收
面对困局,南阳市烟草公司深入谋划,系统调研,创新推行“2411”烟叶专业化分拣前置模式。
“2”:创新双轨组织模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突破传统单一合作社组织模式,创新采用“合作社组织+诚信烟农组织”双轨并行机制,有效提升分拣前置覆盖比例。全市设置标准化分拣前置作业场所164个,组建专业化分拣队伍1100余人,服务1553户烟农,预估帮助烟农减少烟叶分拣用工成本740余万元。整合利用烟站、合作社闲置库区及农村闲置场所60余处作为分拣前置烟叶存储区,减少烟叶运输次数,有效降低烟叶转运成本和燥碎损失。
“4”:构建四级质控体系,筑牢质量管控防线。建立“分拣队员-分拣组长-分拣队长-分拣质管员”四级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岗位质量责任,实行分级负责、层层把关的质量管控机制。
“1”:规范一套作业流程,实现全程可控。严格执行初分-制作分拣指导样品-分拣实施-质量监管-预检封签-储存保管-质量评价-快速定级-过磅入库。每个环节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和验收标准,确保流程规范、操作统一。
“1”:严把一个标准质量关,强化数字赋能。分拣后烟叶严格执行“三一致两无”标准(颜色一致、部位一致、等级质量一致;无非烟物质、无水分超限)。全面推行预检电子封签智能化管理,实现烟叶预检、打捆、称重、信息录入、电子标签粘贴全流程标准化作业。配备智能预检系统150余套,依托信息化平台、蓝牙磅秤、打印设备,构建数据采集-智能分析-质量追溯-实时纠偏的数字化管控闭环,通过等级结构动态预警,精准识别分拣标准执行偏差,为质量管控提供全过程技术支撑。
分拣前置:纾企困,降本增效
随着落实烟叶领域全链条降本增效要求,缩短烟叶收
购时间,提升收购效率势在必行;随着卷烟产品提档升级,原料质量需求日益提升。如何在较短收购时间内保障烟叶收购质量,扎实开展专业化分拣前置是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截至目前,南阳各植烟县(市)公司已完成服务协议签订、人员技能培训和设施设备配置工作,分拣前置作业已全面展开。市、县两级成立专项督导组,通过驻点指导、飞行检查等方式,对分拣质量、作业规范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督导,确保专业化分拣前置模式落地见效。该模式的实施将为进一步提高收购效率,提升烟叶质量信誉,助农增收奠定坚实基础。(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