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烟草“搭台” 非遗腊八豆“唱戏” 唱响乡村振兴好声音

2025年07月29日 15:53:01 中国城市网

“腊八豆?听说过,但没吃过。”这是汉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在湖北汉川街头随机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在年轻群体中,这款承载着数百年饮食智慧的传统发酵豆制品,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image.png

(图为汉川腊八豆)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消费习惯的更迭,曾经家家户户逢年过节必吃的汉川腊八豆,如今在年轻人的餐桌上难觅踪影。尽管其制作技艺已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在市场推广、品牌认知和消费场景上,仍面临“只知其名、不知其味”的尴尬局面。

面对非遗项目“重申报、轻传播”“重技艺、轻市场”的困境,汉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主动破题,将非遗文化推广纳入零售终端建设体系,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商业的融合路径。

溯源:百年技艺凝古韵 非遗名录绽荣光

腊八豆,作为汉川地区流传数百年的传统发酵豆制品,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每逢农历腊月初八,家家户户以黄豆为主料,经过蒸煮、晾晒、发酵、腌制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风味独特,咸香适口,成为地方节令饮食文化的代表。

image.png

(图为腊八豆发酵过程)

2024年,汉川腊八豆正式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标志着这一传统技艺得到了官方认可与系统性保护。湖北楚大爷食品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单位,在推动腊八豆技艺传承与产业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不仅要做传统工艺的守护者,更要让它‘活’在当下,走进现代人的餐桌。”楚大爷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艳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湖北楚大爷食品有限公司年产品销往全国多个省市,带动周边农户就业百余人。

匠心:精研工序承古法 慢工细活酿珍馐

汉川腊八豆的制作工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从选料到成品,需经历选豆、浸泡、蒸煮、晾晒、接种、发酵、腌制等十余道工序,全程依赖手工操作与自然气候条件。

“黄豆必须选用本地秋收的非转基因品种,豆粒饱满、油脂丰富,才能保证最终的口感。”陈艳霞介绍道。发酵环节尤为关键,需在特定温度与湿度下自然霉化,形成特有的菌丝结构,赋予腊八豆独特的香气与口感。

image.png

(图为腊八豆长霉过程)

与工业化豆制品不同,汉川腊八豆坚持采用传统陶缸腌制,每缸需封存发酵至少30天,期间还需人工翻缸、调味,确保风味均匀。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方式,正是非遗技艺的精髓所在。

“我们也在尝试用现代技术手段监测发酵过程,提升产品稳定性,但核心工艺必须保留原汁原味。”陈艳霞强调。

助力:群策同织非遗锦 豆香盈野促振兴

面对非遗项目“重保护、轻推广”的普遍难题,汉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主动作为,将非遗文化传播与卷烟零售终端建设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非遗+商业”的融合发展新路径。

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商业体系,汉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积极贯彻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加强行业文化宣传、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探索非遗产品与零售终端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2025年,汉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制定并实施《非遗产品进终端推广方案》,鼓励具备条件的卷烟零售户在店内设立“非遗产品展示专区”,集中陈列汉川腊八豆等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产品。

image.png

(图为零售户店中腊八豆展区)

“我们希望通过零售终端这个窗口,让更多消费者了解汉川本地文化。”汉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在城区及重点乡镇设立非遗产品展示点3个,覆盖零售户25家。

汉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通过主动参与非遗宣传保护工作,展现了新时代下行业单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资源整合等手段,不仅为非遗项目注入了新的市场活力,也为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行路径。

在今后的工作中,汉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将继续深化“非遗+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更多传统技艺走向市场、走向生活,让文化遗产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

在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汉川腊八豆的故事,正在书写新的篇章。(报送:汉川市烟草专卖局;撰稿:程鹏飞)


责任编辑:韩利

汉川烟草行业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