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零售终端从来不是孤立的“点”,而是串联资源的“线”、激活动能的“面”。近年来,衡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以创新为笔,以情怀为墨,在时间谷的钟摆间、梅花村的田埂上、溪江乡的云端里,将文创赋能的巧思、农旅融合的暖意、数智经营的锐气注入一个个乡间小店。这些散布乡野的终端,既是服务群众的“暖心驿站”,也是农产品出村的“黄金通道”,更是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在政企协同的合力中,让“小店铺”承载“大民生”,让“微创新”释放“强动能”,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文创为翼时间谷里“文化带货”新图景
时间谷特色旅游终端店铺陈列
“世界钟表,衡阳时间”,走进衡阳县船山时间谷,这句响亮的slogan道出了这片钟表产业高地的底气。作为全国首个钟表全产业链集群、湖南首个钟表主题工业旅游综合体,2023年的秋天,这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创业者——周湘江。在衡阳县局(分公司)的全程协助下,他顺利拿到卷烟零售许可证,成为衡阳烟草旅游终端的一员,在钟表产业园里开辟出一条“以烟为媒、以文兴店”的创业新路。
“做生意从不是简单的商品交易,而是用服务搭建情感连接,用体验创造消费价值。”这是周湘江挂在嘴边的经营哲学,更是他店铺日常的生动写照。推开店门,宽敞明亮的会客区里员工与顾客围坐畅谈,台球桌旁不时传来爽朗笑声,自制饮品吧台飘出阵阵清香——这个打破传统零售“卖货为主”局限的空间,以“服务+体验”为核心重构了经营逻辑。虽未追求商品种类的铺陈繁多,但周湘江通过场景化布局,将卷烟销售区与娱乐室、饮品区有机融合,让消费场景从单一购物延伸至休闲社交,成功跳出同质化竞争的困局。
2024年衡阳旅发大会期间,时间谷一跃成为网红打卡地,众多外国客商循着钟表产业的名气前来考察。“当时客商们想带些有特色的伴手礼,我正犯愁拿什么代表衡阳,烟草公司的文创礼盒就像‘及时雨’般送来了。”周湘江笑着回忆道。这些融合了石鼓书院、南岳衡山等地方文化元素的礼盒,让客商们眼前一亮,纷纷赞叹“这是能带走的衡阳记忆”。旅发大会后,文创礼盒成了店里常年供不应求的“断货王”,更让周湘江的店铺成为时间谷里“文化+消费”的标志性打卡点。如今,员工下班后会顺手带走新品卷烟,游客打卡地标后进店歇脚总会带份礼盒作纪念,“以文聚气、以情留客”的创新模式,让这家旅游终端在钟表滴答声中奏响了增收致富的乐章。
农旅联姻梅花村里“湘村636”富民经
农道商行店内农产品陈列
沿着衡西快线一路前行,在西渡镇梅花村的路口,农道商行的招牌格外醒目。作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中衡阳市的“独苗”,梅花村凭借“梅花小镇”“梅花鱼庄”等网红打卡点成为乡村旅游新贵,而坐落在衡西快线与西界公路交汇处的农道商行,正处于“农文旅”融合的黄金C位,依托“湘村636”这块金字招牌,书写着“小店铺大民生”的富民故事。
走进农道商行,大气醒目的门店设计、便捷宽敞的免费停车区、亭台雅座的文明吸烟区、澄澈见底的周边水池,让这家店在众多零售店中脱颖而出。最引人注目的当数乡村振兴区的岛台和背柜——这里陈列的全是衡阳县的农特产品,而岛台C位留给了梅花村的“三大法宝”:“梅花村”“梅花缘”“梅花俏”三个村级公用品牌。“这些都是咱村里自己的宝贝,从稻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店主自豪地介绍道。为了让乡亲们的好东西卖得出去,他依托村集体资源,与本地水稻种植合作社、无公害蔬菜基地、食品加工厂签订直供协议,将香米、扁粑、糍粑、菌菇等农产品带进店铺,用规范的进货渠道、精美的包装、诚信的价格,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吃得安心”。
随着梅花村旅游项目的持续火爆,农道商行成了游客“逛吃买”的必经站。“来梅花小镇玩的游客,临走前都会来店里挑些农特产,有的还会专门开车绕路来买扁粑和糍粑。”店主笑着说。借助“农文旅”融合的东风,农道商行的农特产品销售额已突破110万元,净利润超11万元,不仅让店铺经营得有声有色,更帮村民拓宽了销路、鼓起了腰包。“感谢烟草公司让我握住了‘湘村636’的机遇,现在‘农户变商户、农村变景区、农产品变旅游产品’的梦想正在实现。”店主的话语里满是欣慰,而货架上不断补仓的农特产、收银台前游客满意的笑容,正是“农旅联姻”结出的累累硕果。
数智赋能“溪乡女神”直播间连城乡
“农乡汇”农产品特色展厅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们衡阳县的渣江米粉,纯手工制作,Q弹爽滑……”在西渡镇的农产品特色展厅里,罗佳正举着手机直播,镜头前的她自信从容,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溪乡女神”。从都市传媒公司创始人到乡村振兴践行者,这位1990年出生的溪江乡姑娘,用数智力量为家乡农产品插上了“飞出大山”的翅膀。
2020年疫情期间,乡愁让罗佳毅然放弃城市繁华,回到溪江乡排翅村。她先后创办三家农业公司,加入县农合会,带着乡亲们搞绿色种养殖:放养的黑山羊、散养的湘黄鸡、有机种植的蔬菜水果,还有自制的农家腊味、糍粑,全是记忆里的家乡味道。2024年5月,她在西渡镇开设农产品特色展厅,将渣江米粉、衡东腊肉等特色产品集中展示,让乡土文化有了实体载体。而真正让这些农产品“破圈”的,是与烟草公司合作开启的“卷烟+特色农产品”新模式。
在衡阳县局(分公司)的帮助下,罗佳不仅打造了“农产品+卷烟”的特色伴手礼盒,更借助云pos系统实现数智化经营。“以前记账靠本子,现在手机一点就能看库存、算销量,进货备货心里更有数了。”她还注册了“溪乡女神”抖音号,带着团队拍视频、做直播,从田间地头到产品加工,用镜头记录农产品的诞生过程。“有次直播卖腊肉,一晚上就出了200多单,还有外地客商看了视频专门来考察合作。”如今,罗佳的线上小程序“溪乡好物”已上线百余种衡阳特产,2024年全店销售额达120万元,让大山里的农产品通过物流网络走向全国各地。
从时间谷里“能带走的衡阳记忆”,到梅花村货架上沉甸甸的“富民农产”,再到溪江乡直播间里跨越山海的“乡土情深”,这些散布乡间的小店,正以烟火气串联起文化味、乡土情,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生动注脚。下一步,衡阳县局(分公司)将继续以零售终端为支点,通过文创赋能激活文化价值,依托数字化提升经营效率,构建共同体凝聚乡村合力,让一个个小店铺成为服务便民的“暖心站”、农产品流通的“中转站”、乡村振兴的“加油站”,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号角中奏响更加动人的乐章。
(李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