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至15日,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艺心育苗数字素养赋能团”跨越1800公里,从北京奔赴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深耕宕昌县已五年有余,形成了兼具专业性与公益性的乡村教育帮扶模式。
(图为团队合影)
自2019年起,中央财经大学定点帮扶宕昌,社会与心理学院积极响应,在当地多所中小学建立了教学科研实习实践基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等平台,实现“人财物”三管齐下。为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去年新建“艺心育苗”心理健康工作室,聚焦乡村青少年成长痛点并深耕校地协同,通过支教、培训等形式填补基层心理支持空白,被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2025年,“艺心育苗”团队创新工作重点,针对《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4)》指出的“乡村未成年人上网时长偏长、数字素养不足”的现状,以“数字素养+心理健康”为核心,通过调研走访、校地座谈、夏令营授课等多元形式,涵盖数字元认知、风险识别、情绪管理、身体行为等七大主题,融合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等专业方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团队精心设置的数字素养闯关、网名心理分析、情绪管理课、寻找心理支持等环节都吸引青少年全身心投入,让青少年在互动中有效提升了数字技能与心理调适能力,深得当地各方好评。
(图为学生通过表达性艺术治疗环节探索自我)
(图为学生在课堂积极举手互动)
着眼数智赋能长效性,校地双方还深入探讨、凝聚共识。团队指导教师张丽教授强调“数智时代的成长,既要打开看世界的数字窗口,更要系好网络空间的‘安全带’”,学院党委副书记窦东徽指出“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让本土教师成为长期守护孩子的力量”,宕昌县教育局副局长高俊明深表认同“这些夏令营课程正是破解‘手机依赖’难题的及时雨,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下步,双方将以“艺心育苗”为纽带,持续深化“数字素养+心理健康”融合实践,让专业力量扎根宕昌教育沃土,帮助乡村青少年成长找准路径、引航定向。
这支跨越千里的“数字素养赋能团”,正以专业学识与青春热忱,在乡村青少年心中播下数智时代的“安全种子”与成长希望,以专业坚守与创新实践持续书写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新篇章。
(邱凡硕、颜榕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