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白茶香永续,余村山水绿长延:天津大学奔赴山海实践队探寻安吉绿色发展之路

2025年08月08日 00:39:47 中国城市网

“安吉白茶主脉翠绿,叶片白化度较高,氨基酸含量比普通绿茶高了3-4倍,这些特质离不开安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更离不开安吉的绿色生态建设。”安吉盈元家庭农场主理人朱冰倩介绍道。盛夏的安吉,一亩亩茶垄如绿浪翻涌,氤氲着千年茶香与时代新韵。2025年8月3日至8月5日,天津大学“奔赴山海”实践队先后走访盈元茶庄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浙江湖州安吉余村,秉持实事求是的校训,致力于为安吉承茶韵、融文旅、创未来贡献青春力量。

image.png

实践队成员在盈元茶庄合影 茶庄工作人员摄

守正创新:以白茶为本,拓茶园边界

“我们采茶的时候采一芽一叶,在芽叶分叉下面一点掐下来”,茶园工作人员正在细致地指导实践队员们体验采茶工作,这座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文旅酒店、茶艺体验、综合培训为一体的茶园基地是当地白茶文化文旅融合发展的缩影。

image.png

实践队成员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体验采茶。杨泽楷摄

盈元农场主理人朱冰倩于2021年创办茶叶培训学校,培育白茶领域的高素质农民;打造茶文化展厅,通过文化赋能提升农场的综合竞争力;融合非遗手工制茶,提高产业的品牌价值。从种植到加工、从技能培训到文化传播,她一直在路上。而最近,她正在突破传统,培育适合长时间保存、易于冲泡、同时更符合大众口味的安吉红茶。长桌上,十一盏玻璃茶杯里盈着清亮亮棕红色的茶汤,实践队员们执起杯盏,轻嗅、微抿,在主理人的讲解下品味古老与新兴兼容并包的茶文化。

image.png

实践队与盈元农场主理人朱冰倩座谈交流。雷杨摄

朱冰倩说:“过去的20年,我是一个旁观者,未来的20年,我将会成为一个深度参与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可以让家里的产业做得更大更好,更具前景。”安吉的茶山上,新农人正不断用新思想助力乡村振兴,以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茶业繁荣发展。“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安吉人,也希望我们团队可以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中,让每一片茶叶都承载家乡的未来。”安吉籍实践队员杨泽楷说。

image.png

实践队成员在茶山上 杨泽楷摄

牢记使命:以生态为基,走绿色新路

image.png

安吉余村近期实景 杨泽楷摄

生态兴,则文明兴。二十年后的余村,裸露的矿坑已经被翠绿的竹林覆盖,徐徐清风吹拂着络绎不绝的行人,乡村生态旅游蓬勃发展。余村的美好图景再次印证着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遍地开花,不断促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从矿坑扬尘到竹海流云,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余村的蜕变正是‘两山’理念最生动的注脚。作为环境科学学子,我们更应深耕这片沃土,让生态兴成为文明兴的永恒引擎!”天津大学2022级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朱润泽说。

image.png

实践队与《余村村志》主编李熙庭合影 雷杨摄

天津大学“奔赴山海”实践队正以茶山为卷,以青春为笔,将非遗技艺淬炼成时代薪火,让“两山”理念深植心田。在茶垄茵茵与溪水潺潺间,队员们亲闻了安吉白茶从“一芽一叶”到生态产业的蜕变之路,更见证了余村从“矿山”到“青山”的绿色奇迹。当晨雾再次漫过安吉的竹海茶田,“天大人”将继续书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诗篇。(通讯员:宫乐 朱润泽 迟学君)


责任编辑:韩利

天津大学白茶浙江安吉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紫薇花开幸福来

中国城市网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