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烟农们趁着这难得的凉爽,早早来到田间。他们头戴草帽,腰间别着小筐,一边忙着进行打顶抹衩,一边准备使用抑芽剂。当前正值烟叶成熟的关键期,河南省三门峡市烟草公司卢氏县分公司多措并举做好烤前管理,全力筑牢烟叶丰收根基。
清洁生产:筑牢烟叶生长“健康线”
“过去种烟,我们不太在乎田间卫生,只想着烟种好就行。”烟农马大叔蹲在田垄间,手里攥着刚割下来的杂草,裤腿上还沾着泥土,“这两年开始注重规范农事操作,在地里干完活后第一件事就是拾掇地里的病叶、残叶、农药包装袋,杂草也全部连根处理干净。”
这简单的改变,已经给马大叔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前几年,这块地的烟叶老是得病,用啥药都不管用。自从地里变干净了,烟也长得精神,药也打得少了。”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眼里满是对清洁生产的认可。
合理留叶:绘就烟叶品质“黄金比”
烟农传统的方式是打完顶后,对成熟的烟叶从下到上依次进行采烤,不进行合理留叶,这样容易造成两个不利影响。一是过于稠密的烟叶影响田间通风,对中上部叶的成熟发育造成阻碍;二是最初一到两炕烤出的烟叶也几乎没有价值,采烤还会产生人工和能耗成本。
对此,三门峡市烟草公司卢氏县分公司官坡烟叶收购点负责人王辉深有感触:“合理留叶不仅要贯彻落实二次打顶技术,更是要把下部无价值的烟叶彻底清除,使烟株最终长成合理且理想的‘腰鼓形’或‘筒形’,为烟叶采烤打牢基础。”
在烟叶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每一片烟叶的取舍都关乎品质的最终呈现。合理留叶,看似是打掉几片叶子,实则是破解“数量与质量”平衡难题的关键,更是折射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精耕细作”理念的升级迭代。
图为卢氏县官坡镇合理留叶烟田。
烤前准备:打磨烟叶蜕变“金钥匙”
烤前准备工作同样是确保烟叶烘烤成功的关键一步,在开烤前,必须对烤房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能够正常运行。
“烤前准备可不能马虎,去年有个老乡没检查就直接装烟进行烘烤,中途风机停转,一炕烟全废了。因此,开烤前一定要检查烤房是否有漏水漏雨现象,检查风机开到最高档转动是否有杂音;另外用于测量温湿度的水壶,也要仔细检查里面的纱布是否干净。”张家烟叶收购点负责人葛东向烟农强调道。
在准备硬件设施的同时,三门峡市烟草公司卢氏县分公司对采烤技术的指导毫不松懈。在采收标准方面,坚持“叶位+叶龄+成熟特征“三结合原则,确保烟叶成熟一片、采烤一片,全面提升烟叶品质。在采烤节奏方面,抓好烤房利用率、满载率、周转率,确保采收的烟叶均有炕可用。在编烟装炕方面,大力推广鲜烟分类技术,确保素质有所差异的烟叶能处于最适合自身烘烤特性的烘烤环境,降低烘烤损失。
从“技术要求”到“自觉行动”,从“追求数量”到“聚焦品质”,从“粗放随性”到“精细规范”,每一个转变,都是烟农对这些技术发自内心的认可,更是三门峡市烟草公司卢氏县分公司以实干担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写照。(李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