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启动非机动车停放秩序规范工程

2025年08月18日 20:36:05 中国城市网刁静严

中国城市网北京8月18日电 (记者刁静严)“路宽了,停车位也更多了。”家住西大望路社区的陈女生近日傍晚路过九龙山地铁站G口时,惊喜地发现曾经拥挤不堪的非机动车停放区焕然一新——原本横七竖八的共享单车如今整齐列队,围墙竟向内侧“退让”出十余米空间,原本逼仄的步道一下子“敞亮”了。

image.png

以前的九龙山地铁口。

这一变化源于北京朝阳劲松街道近日启动的非机动车停放秩序规范工程。记者在现场看到,改造后的停车区域标线清晰,围墙整体“后退”十余米,可一次性容纳约300辆非机动车停放,行人通行宽度由原来不足1米拓宽至3米以上。

“我们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共建’模式,联合三家共享单车企业共同出资改造。”劲松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保证建筑安全的前提下,经专业机构结构安全评估后,我们将原有围墙向内侧移动,科学规划停车分区,既破解了‘停车难’,又守住了群众出行的‘安全线’。”

image.png

现在的九龙山地铁口,非机动车停车摆放有序。

九龙山地铁站G口的华丽“转身”,只是劲松街道规范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劲松街道聚焦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强化违法电动自行车整治。针对无牌照、存在安全隐患的违规电动车,加大巡查力度,实行“随发现随清理”机制,重点清除违法上路及违规停放的车辆。

同时,劲松街道构建“立体宣传+设施升级+动态管理”体系,通过线上微信群、发放宣传单页等多种方式,广泛普及规范停车知识;在重点区域新增非机动车停放区、施划标识线、安装指引牌,明确停放规范;并在地铁口、学校周边等关键点位安排专人值守,引导停放、整理车辆,全面提升居民规范停车意识。

20250818_203355.jpeg

工程施工现场

这场由“堵”转“疏”的治理实践,不仅擦亮了城市窗口,更以实实在在的空间优化回应了群众期盼。下一步,劲松街道将持续推进“微改造”精治工程,让城市治理的“针脚”更细密,群众的幸福感更绵长。


责任编辑:乔妙妙

劲松非机动车民生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心护一库碧水

中国城市报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