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昌:藏粮于技 还金于水

2025年08月21日 17:11:54 中国城市网

在湖北孝感市孝昌县季店乡的阡陌间,驻村工作队的汗融进土地,从稻浪翻滚的示范基地到波光粼粼的立体养殖塘,曾经“雨涝愁稻淹、干旱恐鱼亡”的困境地,正蝶变为“鲈跃荷香虾满笼”的聚宝盆。队员们用稻花里的智慧与水纹下的变革,铺展出一幅“粮渔共兴、生态生金”的振兴新图景。

良种打头阵,绿色防控来断后

季店乡土体深厚,保水保肥性能优良,是种植水稻的天然宝地。然而长期以来,季店社区因耕作方式粗放、稻种退化及病虫害频发,水稻产能始终未能突破瓶颈;另一方面,农户对化学农药的过度依赖,不仅推高了成本,更带来农药残留的风险,与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相背离。这些因素共同制约着季店社区水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image.png

(图为季店社区绿色产业)

为破解发展难题,孝昌县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主动作为,精准施策,他们邀请县农业农村局水稻专家深入田间,全面勘察季店社区的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引进了“丰两优香1号”等高产抗病稻种,从源头夯实增产基础。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生物+物理”绿色防控体系:一方面,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在稻田周边种植硫华菊等蜜源植物、定期投放赤眼蜂卵球以清除螟虫虫卵;另一方面,在连片稻田安装螟虫迷婚器和稻飞虱行为干扰仪,形成“空中+地面”立体防控网。此外,驻村工作队邀请农技专家开展培训、编制水稻病虫害防治日历,指导村民在关键阶段科学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实现减量控害。

广泛宣传,共筑抗旱“防护墙”

面对持续干旱天气,驻村工作队迅速行动,打响抗旱攻坚战。他们第一时间组织村民对灌溉沟渠进行清淤疏浚,确保输水通道畅通。紧急调来喷灌设备与洒水车,让水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田间地头,为干旱中的稻田“解渴”。同时,主动对接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通过“地面调水”与“天上增水”协同发力,为稻田灌溉筑起坚实防线,有效缓解了气象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力保障了水稻生长安全。县局驻村工作队通过“村村响”、微信群、入户走访等形式,及时发布旱情预警和节水倡议。积极推广“分时段供水”“一水多用”等措施,减少水资源浪费。同时常态化开展巡查,引导村民不要私自抽水,优先保障生活用水需求。

image.png

(图为运用应急泵进行抽水)

截至目前,孝昌县烟草专卖局已协助季店社区组织应急泵,从季店水厂两口400米的饮水应急水井进行抽水,同时对接光大环保公司启动抗旱应急渠道,解决了沿线部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三维生金,荷塘里蹚出共富路

绿色防控的智慧在稻田扎根,这份生态红利正沿着潺潺渠水漫向千亩塘堰——季店社区的“一水多用”革命悄然启幕。驻村工作队立足当地丰富的水塘资源,以“生态循环、多元增收”为目标,主动带领村民探索“藕+虾+鱼”立体养殖模式:藕叶遮阴控藻病、龙虾净塘除秽积、鱼粪化泥育藕丰,形成“水下三层经济带”的生态循环。塘畔太阳能增氧机如银鸥伫立,手机实时预警溶氧数据,智能投饵机精准抛撒,确保鲈鱼高密度健康养殖,科技与生态在此间水乳交融。

老农张大爷指着满塘绽放的荷花笑着说:“以前觉得种地看天,养鱼看运,现在跟着驻村工作队学,小水塘也能变成致富塘!”

image.png

(图为季店社区荷花塘)

如今的季店社区,新米的清香漫过岗坡,稻粒如金珠缀满枝头,水塘亩产值已突破1.2万元,较传统单养模式提升近3倍,年集体经济增收2.8万元,成为“一水三用、一塘三收”的乡村振兴样板。(朱奕枫)


责任编辑:韩利

三农农业种植业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