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乡风文明是不可或缺的底色。近年来,湖南醴陵长庆街道立足精神文明建设,聚焦婚俗节俭与文明殡葬,积极探索移风易俗新路径,全力为乡村治理注入文明力量 ,让文明之风吹遍每一个角落。
一、党建引领,激活移风易俗“红色引擎”
长庆街道创新推行“支部引领+党员先行”工作模式,让基层党组织成为移风易俗的坚强战斗堡垒。从老党员、老干部、老乡贤、老组长中精心选拔成员,组建红白理事会。这些成员凭借着较高的威望和丰富的农村礼仪知识,在群众中树立起了人人信服的“老字号”招牌。
一旦出现高额彩礼、大摆宴席等不良现象,红白理事会便迅速行动,及时进行规劝。同时,街道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主动向高额彩礼、薄养厚葬、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坚决说“不”,严格落实操办婚丧事宜报备报告制度。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带动了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形成了党风带民风、民风促党风的良性互动局面 ,为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强大的示范引领。
二、立体宣传,奏响移风易俗“最强音”
为了让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长庆街道采用“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立体化宣传模式,全面铺开移风易俗宣传网络。
在线上,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村民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定期推送移风易俗典型事迹和政策知识。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故事,一项项清晰明确的政策,通过网络走进千家万户,以榜样的力量激发群众内心对文明新风的向往和追求 ,使移风易俗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扎根群众心底。
在线下,组织街道、村(社区)两级干部以及志愿者深入群众家中。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向村民发放移风易俗宣传资料,深入浅出地讲解移风易俗的积极意义,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和宣传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移风易俗带来的好处,引导他们主动报备婚丧事宜,自觉践行文明新风尚。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宣传页已超过3000份,宣传覆盖面不断扩大。
三、完善村规,筑牢移风易俗“硬保障”
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重要准则。长庆街道各村(社区)紧密结合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有关要求,通过线上广泛征集意见、线下深入讨论交流的方式,充分汇聚民智、倾听民意,制定出符合本村(社区)实际的约束性措施。
经过村民共同表决通过后,将纸质版村规民约张贴上墙,使其成为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同时,将办酒规则、人情礼金标准等具体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明确规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让群众在操办红白事时有章可循。珊田村村民丁冬如对新修订的《村规民约》赞不绝口:“有了这些条条款款,我们老百姓就清楚知道什么不该干,酒席的标准红线在哪里了。”村规民约的完善,为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 ,有效推动了移风易俗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开展。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让长庆街道移风易俗工作成效显著。据统计,今年街道共办理50余场白事,与以往相比,平均每场节省费用约1万元,实实在在为群众减轻了经济负担,让文明节俭的理念深入人心。
展望未来,长庆街道将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完善长效机制,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让文明新风在乡村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株洲醴陵市长庆街道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