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店守一村 一拐撑人生

2025年09月02日 21:27:29 中国城市网

在芜湖市鸠江区沈巷镇西管自然村的村口,“管月木便利店”的招牌虽不华丽,却在村民心中格外醒目。58岁的店主管月木,因幼年患小儿麻痹症落下腿部残疾,30年来拄着拐棍撑起这家小卖部,不仅见证了乡村变迁,也用坚韧书写着自己的“平凡人生”。

拐棍为杖,三十载撑起乡村“便民窗”

“老管,给我拿袋洗衣粉!”“来瓶酱油,记账上啊!”拄着拐杖的管月木,一步一顿地在货架间挪动,走路时身子微微倾斜。不大的店铺里,生活所需却一应俱全,从烟酒糖茶到米面粮油,从洗发洗护到日用百货,“老管”也总能从琳琅满目的货品中精准地找出村民所需。

image.png

“一两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那时候家里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看病,腿就这样了。” 提起过往,管月木语气平静。右腿的严重萎缩,让他的每一步都比常人艰难,但这份 “不便”,却没挡住他谋生的决心。30 年前,为了撑起一家人的生计,他主动同妻子商量:“咱在村口开个小卖部吧,多少能有点收入。”这个想法,成了夫妻俩共同奋斗的起点。

开小卖部的日子里,妻子成了他最坚实的后盾。进货时,她抢着搬卸沉重的货物,不让管月木多沾一点重活;店里忙起来,她一边招呼顾客,一边留意着丈夫的动向,怕他行动不便出岔子;闲下来的时候,两人又会一起整理货架,把商品摆放得整整齐齐。“他离了我不行,我离了他也不行。” 管月木的老伴笑着说,语气里满是疼惜。夫妻俩就这样相濡以沫,把日子里的苦,都酿成了彼此扶持的甜。

从最初的几样零食、日用品,到如今的“小而全”,店铺的变迁,也映照着乡村的发展。泥巴路变成水泥路,“村村通”变为“路路好”,便利店的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管月木的“服务清单”也越列越长。帮留守老人代买药品、给外出务工村民寄存包裹,这家小店成了村民离不开的“便民窗口”。

奖状为证,苦日子里开出“希望花”

走进便利店,角落的斑驳墙壁上贴满了红色奖状,格外亮眼。“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国家级励志奖学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每一张奖状,落款都写着管月木女儿的名字,背后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image.png

“这张是她小学第一次得的‘三好学生’,回家时攥在手里,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喊着要贴墙上。” 管月木拄着拐棍走近,指着墙上的第一张奖状。“女儿从小就懂事,知道家里不容易,读书从不用我们操心。”提起女儿,老伴眼中满满的自豪。小时候,女儿放学回家,会先帮着看店、整理货品,再趴在店铺角落的小桌上写作业;上了中学,她主动申请住校,只为省下往返路费;高考那年,她每天学到深夜,最终在2021年收到了兰州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当时拿着通知书,我和老伴看了又看,手都在抖,半天说不出话。”管月木记得,那天村里的邻居都来道贺,他拄着拐棍,觉得腰杆比往常挺得更直了。女儿的成长,成了夫妻俩对抗生活艰辛的“底气”。

关怀为炬,暖心事照亮“求学路”

回望女儿的上学路,最初的日子格外艰难。一家人的生活本就紧巴巴,凑学费更是成了压在老两口心头的重担,常常东拼西凑仍难以为继。就在这进退两难的时刻,“助学帮扶”如同及时雨般到来,让孩子得以稳稳地走上求学之路。

为助力困难卷烟零售户解决子女上学难题,共青团芜湖市委员会与芜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联合发起“徽映学子、金秋助学”活动,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的求学路保驾护航。了解到管月木家的情况符合申报条件后,烟草客户经理第一时间主动上门,细致收集申报材料、核对信息,全程协助完成申请流程,让夫妻俩“少跑腿、少费心”。

image.png

“从女儿上初中开始,每年都能收到助学补助,一直到现在上大学,没断过。”管月木说,这份温暖不仅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更让他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客户经理每次上门,还会询问店铺经营情况、生活上的困难,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份跨越多年的守护,让“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在这个家庭里愈发炽热。

数字为翼,新技能算清“明白账”

“以前卖烟,都是记在小本子上,赚了多少,其实心里也没个准数。”管月木经营小卖部最头疼的就是账目管理。而随着芜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对农网终端的提质升级,这份“头疼事”,渐渐变成了“省心活”。

为解决农网终端服务短板弱项,客户经理依托拜访系统,为零售户提供“一对一”精准经营指导。针对管月木的情况,客户经理每月都会上门,结合店铺的经营数据,帮他梳理进销存信息:“这月订烟花了多少钱,现在库存还有多少条,卷烟销售额多少,哪些卷烟卖得好可以多进点……”一条条清晰的数据,让管月木心里有了“明白账”,经营起来有了方向。

不仅如此,客户经理还耐心教管月木使用数字化工具。通过企业微信里的“徽映社区”平台,观看经营技巧视频、学习防诈知识、了解新品卷烟卖点;用手机查看订单、核对账目,还能在线与其他零售户交流经验。“现在我也会用手机算账、看经营分析了,还能跟着视频学怎么摆货更吸引顾客。”管月木笑着说,数字赋能让小店焕发了新活力,也让他对未来的经营更有信心。

小村里,拐棍撑起的不仅是一家小卖部,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奖状贴满的不仅是一面墙壁,更是一段奋斗的时光;而那些来自社会的温暖与数字时代的便利,正让这个普通的农村角落,充满了烟火气与向上的力量。这,就是属于“管月木便利店”的故事,也是无数平凡人用坚守与热爱,书写的生活答卷。(作者:盛汝玲 赵友民)


责任编辑:韩利

芜湖市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