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邵烟草:“帮”到点子上,“扶”进心坎里 ——驻村队员的脚印与山乡的变迁

2025年09月03日 22:24:19 中国城市网

新邵县寸石镇银录村深藏在湘中山峦褶皱之间,山多地少。人均0.55亩耕地,如散落山间的零星碎片。437户人家中,104户曾为建档立卡脱贫户,6户被标记为“未消除风险监测户”。村口的207国道上过往车辆川流不息,而村子的发展之路却如村中的山路一样蜿蜒曲折。

田埂上的那本“民情薄”

“老张,您家娃这个月的生活补助到账了没?学校反馈他最近学习状态不错!”在脱贫户老张家,新邵烟草驻村队员朱跃军仔细翻看帮扶记录本,核对各项政策落实情况。

老张感激地拿出手机说:“收到了,收到了!多亏你们总惦记着,还教我用手机查补贴。孩子能安心读书,我这心里的大石头才算落了地。”正是这样细致入微地跟踪,确保了全村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医保参保100%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因贫失学。

image.png

(驻村队员朱跃军走访脱贫户)

朱跃军的扶贫手册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户的情况。104户脱贫户、6户监测户,是工作队心头最重的牵挂。工作队反复上门,核实收入、关注健康、督促教育。村民刘婶拿着刚报销回来的医药费单据,连声道谢:“要不是工作队天天催着提醒,我差点忘了缴医保,这病哪看得起啊!”

全村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医保参保率100%,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因贫辍学。这份“一个都不能少”的坚持,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赵伯新屋里的“暖光”

驻村队员岳斌踏着晨露,走向村东头的监测户赵大民家。蜿蜒的山路上,金黄的稻浪在层层梯田间翻滚——这片曾经零散破碎的土地,如今在集中流转后焕发出蓬勃生机。赵大民的新居矗立在坡地上,白墙黛瓦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同志,快进屋喝口热茶!”赵大民粗糙的手紧紧握住他,“要不是你们去年冒雨把我从漏雨的土屋背出来,又跑前跑后帮我申请危改,我这把老骨头哪能住上这么好的砖瓦房?”他布满皱纹的脸舒展开来,指着屋后新围起的鸡舍,“你们手把手教技术,还帮着卖鸡蛋,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全年321户次的走访,正是这样一步步踏实的脚印,织就了银录村防止返贫的牢固防线。

“小扫帚”扫出大变化

银录村中心那条曾堆放杂物、落叶遍地的小道,今天却格外不同。新邵烟草驻村队员廖毅正化身为卫生“督察员”,帮助村民整理杂物,疏通堵塞的排水渠,为村民宣讲政策。通过清“死角”、扫“盲区”,真正做到房前屋后“清干净”。

“陈老板,您家门前这块“责任区”牌子,以后可要名副其实啦!”廖毅笑着把一块印有“门前三包责任牌”的金属牌递到小卖部店主陈老板手中。“放心!你们帮我把店里收拾得这么亮堂,门口这块地,我保证让它也配得上咱店里的5S!”陈老板爽快地接过牌子,麻利地拿起大扫把,将自家店门前的落叶归拢成一堆。他的小店如今是村里的“5S样板”:商品陈列整齐划一,货架标识清晰,地面光可鉴人。这变化,正是新邵烟草运用现代零售终端管理理念,手把手指导改造的成果。

“以前总觉得村里嘛,脏点乱点没啥。”村民老刘一边用力清扫着沟渠边的陈年积垢,一边对身旁的廖毅感慨:“可自打你们带头搞卫生,这路面一干净,心里头也跟着敞亮了!连我家那小子现在都不乱丢糖纸了!”汗水浸湿了廖毅的衣服,但看着眼前逐渐显露整洁面貌的村道,看着村民们从最初的观望到主动参与,甚至开始自觉维护,他们知道,这把“5S”的小扫帚,不仅扫净了尘土,也悄然扫除了村民心中一些陈旧的观念,扫出了一份对家园的自豪与责任。

夕阳的余晖将银录村染成温暖的橙色。整洁的村落上,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散步闲聊。那些扫净的道路、新添的器材、老人舒展的眉头、孩子奔跑的笑声,以及小卖部那盏明亮的橱窗灯——透过这一切,村民们依稀看到了驻村工作队员洒落的汗滴,这份看得见、摸得着的承诺,正编织着银录村振兴家园的美好明天。(作者:刘馨)


责任编辑:韩利

烟草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