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法规与标准处副处长赵志勇、三级调研员王义君、一级主任科员马林出席,介绍陕西省生态环境法规与标准建设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宣传教育处处长葛晗梅主持。
发布会上,赵志勇介绍,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法规与标准工作紧紧围绕美丽陕西建设,积极推进地方生态环境立法,加快完善地方环境标准体系,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持续开展环境信用评价,巩固提升普法成效,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推进环境与健康试点工作,有效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依法治污,为提升陕西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具体从四方面发力:一是深学笃行法治思想,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建设,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成效;二是制定2025 实施方案,开展送法送技入园入企活动,修订处罚裁量权基准,提升信用评价结果运用成效,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三是持续深化制度改革,抓好“五个结合”、抓住“三个关键”、把好“三个关口”,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走深走实;四是落实6个点位健康素养监测,以“建立清单、监测评估、分级管控、强化监管、推动产业、提升素养”六大举措推进环境健康试点工作。
针对下一步,赵志勇明确六大重点工作: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成“十四五”法治任务;加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力度,持续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修订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联合金融单位做好环境信用评价结果运用;建立常态化推进送法送技入园入企活动相关机制;制定陕西省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落实方案并开展相关工作;大力提高普法宣传质效,做好“八五”普法总结评估工作,多渠道开展环保法规宣传。
王义君重点解读《陕西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2025年版)》三大变化:一是新增39项新法规涉及的裁量事项;二是优化一般规定,调整处罚规则、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从轻减轻处罚情形及轻微不罚情形;三是修订28项不适应执法实践的裁量因素,调整部分裁量区间,并在备注栏中对其他行政措施予以说明。
马林表示,陕西省生态环境厅高度重视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将其作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重要抓手。目前全省现行有效省级地方标准41项,覆盖多领域;同时规范标准制修订程序,建立考核评估等机制,壮大标准化技术队伍;同时持续加强监督评估,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提升标准可行性和实施效率。
此次发布会全面展现了陕西省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系统性布局与实践成效。未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将以更高标准推进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以法治力量护航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提供更坚实的法治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