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项滴灌设备专利通过‘先使用后付费’模式,试用一年就为企业新增销售1200万元!”8月27日,在巴彦淖尔市专利转化运用推进会上,企业负责人的发言赢得阵阵掌声。据了解,巴彦淖尔市共有220件高校、科研院所存量专利已全部完成盘点并登记入库,4件成果正式落地转化,58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得“真金白银”支持,专利正成为驱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联席会议统筹作用,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专利转化运用科技突围工程的工作措施》《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对旗县区市场监管业务考核,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专利转化新格局。截至今年4月底前,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23件,同比增长16%。
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河套学院、市农科院,依托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采取“边盘点、边推广、边转化”模式,对220件存量专利逐一梳理、分类造册,100%完成线上登记,可转化专利比例达70%以上。同步推广“先使用后付费”开放许可机制,河套学院、农科院2件发明专利已签订108份试用许可协议,预计带动后续产业化投资超亿元。
围绕“入园惠企”主题,全市已组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活动18次、银企对接会5场,服务企业58家次,促成质押融资项目10个,融资金额突破8000万元,巴彦淖尔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经验入选自治区典型案例;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与市局签订协同保护合作协议,建立风险补偿、价值评估、质物处置全流程保障机制,为企业融资降门槛、降成本、降风险。
依托自治区专利导航(巴彦淖尔)基地,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向日葵领域专利导航报告》,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专利链,已为向日葵、农业机械、新材料等3条主导产业链提供专利布局建议200余条;70家企业完成专利预审备案,123件专利申请享受快速审查通道,平均授权周期缩短50%以上。
持续推进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全市已在国家平台备案产品69件,其中14件进入密集型产业目录;大博金田机械有限公司“移动式引黄直滤滴灌水肥一体化设备”专利获评自治区2025年度第一批专利转化运用优秀案例;农牧业产业专利池上线运行,实现专利技术转移、托管、评估、融资“一网通办”,为产业协同创新提供一站式服务。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推动更多“沉睡专利”唤醒落地、更多“专利技术”转化应用,努力把知识产权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为巴彦淖尔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巴彦淖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