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法治走乡村” 守护采烤季

2025年09月08日 20:23:48 中国城市网

“老乡们,烟叶是咱致富的命根子,私自买卖烟叶违法又亏本嘞!采烤季安全第一,用火用电都得牢记,签合同、买保险,咱这心理才踏实!”一场走进田间地头、深入烘烤一线的普法专项行动,让蝉鸣声声、采烤碌碌的豫西陕州烟区又填一摸法治特色。

烟叶采烤季,普法正当时。为了帮助当地老百姓解决烟叶采烤期间的法务问题,今年8月以来,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特别邀请法律顾问,将烟叶采烤期间所涉及的法律常识及常见案例整理成册,并组建“守护采烤季”专项普法宣传小组,在烟叶采烤期间利用茶余饭后,为当地老百姓送上法治大餐。

烟叶外流:扎紧“金叶”法治“篱笆墙”

“往年这时候,总有外地车牌在村口晃悠,价喊得比烟站高点,就想偷偷收走咱的好烟叶。”烟农王大叔心有余悸,“现在明白了,那是害咱!卖给贩子,烟站明年就不给咱签合同,不收咱的烟了,长远看亏大了!”

“烟叶外流,绝非简单的市场行为,背后潜藏着不容忽视的法律风险!”随着普法宣传员潘强的娓娓道来,一系列法律问题、社会危害浮出水面。

违法收购的“陷阱”。非经许可擅自收购烟叶,已直接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第三十条及实施条例第五十四条等规定。烟农一旦参与,不仅可能面临烟叶被依法没收的风险,所得款项亦可能被追缴,更严重的还将受到罚款惩处。

EE222C49-2F87-41DA-8D0B-37B9366CE6E4.jpeg法治宣传员潘强正在为烟农讲解烟叶外流法律风险问题。

扰乱秩序的“多米诺效应”。非法交易破坏陕州烟区稳定的收购秩序,烟站若收不足量,不仅影响烟农的持续稳定收益,更削弱了当地烟草产业发展的根基。

质量与权益的“双输局”。无资质烟贩收购的烟叶,往往缺乏规范评级与保障,价格波动剧烈,极易损害烟农实际收益。同时,交易过程脱离监管,一旦发生纠纷,烟农维权之路更是困难重重。

人财安全:为采烤季撑起“安全伞”

“采烤季是烟区一年中人财物高度密集流动的时期,安全风险星罗密布。去年就有某乡烤房因电路老化过载引起火灾的案例……”

“没想到一点小漏洞就能引发这样的大事故,今年我一定要把所有线路都检查一遍!”在该局(分公司)法治宣传员的讲解下,不少烟农在震惊之余决定引以为戒。

安全风险隐患无处不在。烤房“心脏”的隐忧:大量老旧烤房设备亟待升级,电气线路老化、私拉乱接、超负荷运转等问题突出,极易引发电气火灾。密集堆放的烟叶本身也是易燃物,一个火星足以燎原。“车轮上”的风险:采烤季节,烟田、烤房群、收购点之间运输频繁,三轮车、农用车超载超速行驶于狭窄村道,交通事故概率陡增。

针对这些痛点,专项行动开出“法治药方”。该局(分公司)组成联合技术服务队,逐村对烤房群进行“法治+技术”体检,强制更换老化线路、推广安装烟雾报警器、张贴规范操作与应急流程。让安全,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保障。

用工之弦:紧绷依法用工“法治弦”

“昨天撇烟,说好一天120元,干完活主家说手头紧,只给100元,找谁说理去?”在西张村镇一处烟田边,几位临时帮工的大嫂围着法治宣传员倒苦水。

采烤季用工需求激增,大量临时性、季节性雇工参与其中,口头约定、权责不清、保障缺位等问题浮出水面,成为纠纷的温床。

“口说无凭”的困局。大量雇佣关系仅凭口头约定,一旦在工价、工时、工作内容上发生分歧,双方各执一词,调解与维权缺乏依据。

安全责任的“模糊地带”。用工方对雇工在烟田、烤房等场所作业时的安全保障义务常被忽视。若发生中暑、摔伤、烫伤等意外,责任认定与赔偿极易扯皮。

保险“真空”的代价。绝大多数临时雇工未购买任何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一旦出现伤亡事故,雇工家庭可能陷入困境,用工方也将背负沉重的经济与道义负担。

对此,该局(分公司)普法宣传小组将“法律诊所”开到了烟田边、烤房旁。现场发放统一印制的《烟叶采烤季简易用工合同》范本,特别强调书面签约、安全责任告知和保险购买的重要性,向务工人员普及维权途径。同时,协调保险公司推出针对性强、保费低廉的“短期意外险”,鼓励用工方集体购买,为忙碌的采烤季增添一份实在的保障。

据悉,这场贯穿整个采烤季的“法治进村”行动已在陕州覆盖所有种烟乡镇。将为陕州烟区老百姓的“金叶”增收路,提供一份实实在在的法治保障。(尚苏苏)


责任编辑:尚瑞琳

法律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