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连锁餐饮集团“西贝”与罗永浩就预制菜引发的争论在网络上持续发酵。
9月13日晚,罗永浩最新发声称,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期待预制菜相关的国家法规尽快出台。我要忙正事了,已经耽误了一些工作。感谢大家的关心。
据悉,西贝客服称公司已通知部分门店,将此前推出的西贝“罗永浩”套餐下架。不过,顾客仍可以单点套餐里的部分菜品。
9月14日消息,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某个行业群内的表态截图流出。
贾国龙表示:“我应对方式有错,改。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
贾国龙称,西贝今后将“打明牌”,做一个透明的西贝,彻底向胖东来学习。
随后,有媒体报道,贾国龙的发言,截图只呈现了一半。
9月14日晚间,贾国龙此前表态的完整截图流出,其中除了提到西贝从今以后要打明牌、向胖东来学习外,还将罗永浩称为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
罗永浩对后半部分截图颇为不满,他在直播中斥责对方:“这个人不是好坏的问题,他肯定是智力有问题。我5个人吃了15个菜,都是预制菜的味道,吃了个恶心,卖得又挺贵,所以我发微博抱怨了两句。他若不理我,我估计这事一天就过去了,结果他要带17000名员工和我这个网络黑嘴开干,说开放全国门店后厨。第二天全国媒体都去他店里拍,拍出了很多问题,全国都在嘲笑,他也慌了,今天他承认应对方式有错,写了这个。我以为挺好,没想到截图还有后半段。”
罗永浩反击道:“他说我是网络黑社会,太坏了,我怎么坏了?‘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我就是你顾客啊,你对别的初恋这么好,对我这个初恋怎么这么差呢?而且别人虐你千百遍,我只唠叨了一遍,就骂了你一次,剩下的全是你自杀,怎么却说我是网络黑社会?你要这样,我就给你西门子待遇了。”
罗永浩还在直播间询问法律界朋友,贾国龙发表上述言论,他是否可以起诉对方。“我本来都想算了,结果他还没完了。从现在开始,我和贾老板的共同朋友,谁不要再来劝我,谁再劝我我直接拉黑。这人完全不可救药。”
9月14日晚10时40分,罗永浩又发布微博:“嗯,我刚看到后面被截掉的一半了,好,贾国龙,那这件事我们没法揭过去了。在中间再劝我的朋友,我们一律绝交吧。”
9月15日凌晨,罗永浩继续发文表示,本次事件中双方总是各说各话,媒体转来转去也容易出现信息偏差。他提议,双方找一个大型网络平台直播,当面对话。
新闻链接
9月10日,罗永浩发博公开吐槽连锁餐饮品牌西贝:“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随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表示,西贝门店没有一道是预制菜。
谈及预制和预制菜,贾国龙表示,此前自己确实发表过类似于“高级菜才预制”的言论,例如鱼翅鲍鱼等高级菜肴都需要长时间地预制,“预制就是预加工,但我们不是预制菜,国家对预制菜有严格定义。按国家的规定,我们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做熟环节都在门店进行”。不过,贾国龙也指出,馒头是在中央厨房做熟的,在国家标准中,主食类和面点类是允许在工厂做,再到门店加热,它不属于预制菜。
贾国龙进一步指出,西贝的中央厨房预加工,配送到门店的是原料,例如羊排切割成标准形状等。预制和预制菜是两回事,预制是提前加工、预加工。预制菜是成品,是将熟食加工好冷冻,再拆包装后加热直接食用。
据媒体此前报道,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届时,预制菜“身份”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信息披露范畴。也有专家建议,预制菜的上述信息应强制披露。
到底什么是预制菜?事实上,2024年有关部门就发布过相关通知,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哪些食品不属于预制菜等。
什么是预制菜?
2024年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其中明确: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哪些食品不属于预制菜?
从菜肴属性看——
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
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比萨等主食类产品不属于预制菜。
此外,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预制菜定义中强调“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
加热是指将食品加热到可食用状态的过程,即针对已经预加工熟制的产品在食用前的简单复热。
熟制是指经炒、炸、烤、煮、蒸等将食品熟制的过程,即在预加工阶段并未完全熟制,需要彻底熟制后方可食用。
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不属于预制菜。
如何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督促预制菜生产经营企业按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管控,严把原料质量关,依法查验食用农产品原料的承诺达标合格证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
加强生产许可管理。修订完善相关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提高预制菜行业准入门槛。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结合食品原料、工艺等因素对预制菜实施分类许可,严格许可审查和现场核查,严把预制菜生产许可关口。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预制菜生产经营企业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贮藏运输等环节质量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责令整改到位,形成监管闭环。组织开展预制菜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目前消费者普遍关注餐饮环节预制菜使用情况,《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按照预制菜原辅料、加工工艺、产品范围、贮藏运输、食用方式等要求从事预制菜生产经营活动。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规定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有何考虑?
此前,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就《通知》有关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
预制菜虽经过工业化预制,但仍属于菜肴范畴,消费者在菜肴烹制过程中一般不添加防腐剂,规定预制菜中不添加防腐剂更加符合消费者期待。
食品添加剂“非必要不添加”“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已经逐步成为行业共识。预制菜通过冷冻、冷藏等贮存条件和杀菌后处理工艺,无使用防腐剂技术必要性。
不添加防腐剂符合预制菜风险管控要求。预制菜在生产、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对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有较高要求,应当加强全链条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不同类别预制菜应严格符合相应的冷冻冷藏等条件要求,以保障食品安全。
综合自罗永浩微博、每日经济新闻、红星新闻、中国新闻网、第一财经、央视新闻、中国城市报此前报道
封面图:B站视频截图
编辑:越玥、张阿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