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叙事”到“数智新篇” ——数智化赋能南通国动宣教高质量发展

2025年09月18日 15:11:35 中国城市网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也应该成为国动宣教领域凝聚共识的新空间。

近年来,南通市国防动员办公室积极适应数智化发展趋势,重点从对象需求数智化分析、线上渠道数智化融通、场所阵地数智化转型、队伍素养数智化升级等四个方面,推动国动宣教从传统叙事向差异化叙事、技术叙事、融合叙事转变。

图1.JPG

一、紧扣分众化宣教,对象需求数智化分析

在数智化背景下,宣传教育众口难调,如何把国动宣教做到群众的“兴趣点”上?只有会“分众”,才能多“受众”。南通市国动办通过平时调研走访、网上互动论坛、热点数据汇总等方式,深入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背景人群对国防动员教育的关注点、兴趣点和空白点。比如,关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有关国防动员主题的短视频或话题帖子,分析网友们的评论内容,进一步了解当前公众对国防动员工作的认知。通过大数据抓取分析,精准识别宣教需求,推动国防动员工作深度融入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国动委成员单位、企业、媒体网络、基层单位,创新构建校地共建、部门联建、政企合建、网络统建、基层领建的“五进融建”宣教格局。比如校地共建,结合学校类型、校方需求、师生特点,筛选部分高校、职业院校、中小学校作为宣教对象,重点开展入团宣誓、军事训练等体验式教育;再如政企合建,以重要目标、重点企业、专业队组建单位、防空警报点建设单位等为宣教对象,重点开展国防动员业务服务、应急技能培训、实战化演习演练等实践性教育。南通市国动办将宣教模式与对象需求紧密结合,有力提升了宣教工作的精准性、实效性,满足社会各界干部群众不同的教育需求。

图2.jpg

二、紧扣网络化宣传,线上渠道数智化融通

当下,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经历了从传统“纸媒”到“指媒”的转变。南通市国动办充分依托“纸媒”,利用信息技术快捷、实时、互动的优势和特点,把“面对面”与“键对键”结合起来,推动线上教育渠道融合、畅通。今年以来,南通市国动办与新华日报社南通分社、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濠滨论坛等媒体开展合作共建,同步链接政务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等政务新媒体平台,打造了以“南通国防动员”微信公众号为核心的“1+N”政务新媒体矩阵。通过定期推送AI“数智人”主播、小通卫说国动等生动有趣的图文视频,以网络化的“指尖”传播,让宣传方式更即时、方便、快捷。比如,南通市国动办量身打造“小通卫说国动”系列短视频,在全市100多家机关、社区、校园、企业以及网络媒体推送播放。宣传短视频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国防动员、军事设施保护、人民防空等内容,累计观看人数近10万,让国防动员知识迅速“出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与热烈反响。

图3.jpg

三、紧扣数字化呈现,场所阵地数智化转型

宣教场馆是面向群众的重要阵地,抓好阵地建设就是抓住了受众对象。南通市国动办利用VR、AR等数智化技术,赋能国防动员教育基地数智化升级。比如,南通通州国防动员主题公园是全省首个国防动员主题公园,园内共设置展板39块,多媒体交互平台5个,LED大屏1个,多媒体交互平台和LED大屏展播群众喜闻乐见的动画宣传片,让广大市民在休闲健身的同时,也能近距离接触国动知识。再如,南通海门人防体验馆创新采用“三馆合一”模式,集科学技术展馆、城市规划展示馆与人防教育体验馆于一体,成为热门打卡地。馆内不仅有智能交互、答疑解惑等人工智能互动装置,还有360度沉浸观影的穹幕影院,更有模拟灾害场景的智能感应系统,以互动式体验提高受众对象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图4.jpg

四、紧扣专业化能力,队伍素养数智化升级

推动国动宣传数智化发展,离不开一支具有全局性视野、创新性思维和数字化素养的骨干队伍。南通市国动办始终将提升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作为推动数智化宣传的关键抓手,针对宣传队伍数智化素养参差不齐的情况,依托“国动学习讲堂”,携手南通大学等驻地高校,共同开设大数据分析、新媒体运营、AI工具应用等专题课程。今年以来,南通市国动办通过集中培训、专家讲座、参观学习等多种培育模式,连续开展了九期国动学习讲堂,重点提升宣传骨干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新媒体传播策划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数智化技术与宣传业务深度融合、宣传内容与传播渠道精准匹配,为构建新时代国防动员宣教新格局打牢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作者:孙放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国防动员办公室


责任编辑:尚瑞琳

南通通州关注南通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