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是指通过专业教育、专业训练和实践等方式,培养具有休闲体育意识、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人才,以求满足社会休闲体育发展需要。目前,休闲体育人才培养主要包括学校教育、社会培训和企业实践等。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为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搭建了平台,为企业实践提供了实操可能性。分析当前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所面临的现状,借鉴国外现有培养模式和经验,以加快构建我国休闲体育新模式,则是进一步提升休闲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休闲体育人才培养
质量待提高
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已有十余年发展历程,历经主流专业类体育院校、师范类院校、综合性大学、财经类院校等多类院校办学发展和创新,专业生命力日趋旺盛,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社会对休闲体育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高校相继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然而,在专业开设时,一些高校忽略了自身的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设置单一。当前大部分院校休闲体育培养方案多是借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多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户外休闲运动项目设置不足,内容涵盖性不全面,导致专业人才培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二是师资力量薄弱。当下休闲体育专业从业教师大多为体育教育专业或运动训练专业,教师相对缺乏相关从业经验,教学内容针对性薄弱,缺乏综合性和实践性,影响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三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休闲体育人才培养与体育旅游、康养、赛事运营等方面存在脱节现象,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构建一套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等,是促进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匹配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及提升休闲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更是推动休闲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国外休闲体育
人才培养模式
澳大利亚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于以实践为导向,注重同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在市场需求导向下,澳大利亚高校的休闲体育专业学生会有大量实践机会,包括实习、实训和校外项目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学校通常会与当地体育俱乐部、健身中心、康复机构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此外,澳大利亚休闲体育教育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特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参与学习,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休闲体育人才。
美国的休闲体育人才培养倾向于多元化的专业选择。针对休闲体育教学,美国高校一般设置了多个专业方向,包括运动管理、体育科学、康复医学、体育营销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相应的专业进行学习和培养,这给予了学生极大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和发展空间。同时,美国拥有完善的教育体系,休闲体育已被融入包括中小学、大学和专业学院等不同层次的教育机构阶段,贯穿学生接受教育学习的始末。此外,美国还有许多专业培训机构,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帮助他们在体育领域取得成功提供了理论与技能基础。
英国的休闲体育人才培养重视学术研究和学术能力的训练。学生在校期间会接受较为系统的学术培训,重点在于提高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在高等教育体系设置中,英国高校开设了休闲管理、休闲与旅游等相关专业。学生可在专业课程中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管理技能及市场营销等技能。同时,英国的休闲体育教育也注重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英国的休闲体育培训机构发展迅速,与学校构建起紧密的联系,提供操作平台,帮助学生掌握休闲活动的策划、组织和管理等技能。
总体来说,澳大利亚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教学为导向,注重实践型人才培养;美国的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注重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的结合,重视综合素质培养;英国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这三种不同培养模式,为我国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提供了经验借鉴。
我国休闲体育
人才培养新策略
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在国家政策红利、社会资本追逐和消费需求质变的多重驱动下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而休闲体育人才培养需要综合考虑当前社会需求、行业发展趋势和国际经验。要做好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实践能力,加强同行业的合作与交流。
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中首先应设立明确的培养目标,明确专业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包括各种休闲体育运动项目的规则、技巧和战术等。因此,休闲体育人才培养要塑造以下三点能力:一是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和策划能力,能够组织各种休闲体育活动和赛事;二是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能够为休闲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作出贡献;三是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适应国际化的市场需求。在课程设置上,要设置涵盖休闲体育理论、技能和实践等方面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实践教学上,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重视理论的提升与技能的培养。理论是实践的前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对理论深入认识的基础上要联系实践,提高技能。高校的优势是人力资源丰富和科研实力雄厚,而健身场所的优势在于器材场地充足便捷,体育运营公司项目资源充足。三者联合培养人才正好可以弥补各自不足,达到实操技能与定岗就业相结合的目标,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拓宽学生休闲体育运营事业,减轻高校压力。同时,通过实习、实训、校外项目等方式,重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支持,为体商融合打下基础。因此,在人才培养中,要充分利用相关资源,构建起休闲健身场所、体育运营公司与高校联合培养的模式,弥补单方办学培养的不足,提升休闲体育人才培养质量。
强化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导向性。休闲体育专业人才承担着指导大众体育、休闲娱乐的作用,能够胜任社会体育领域中的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有效地从事推广、指导、经营和规划等工作。从现在及将来休闲运动、体育旅游、休闲赛事运营、康养保健市场需求来看,休闲体育人才培养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在课程设计上要契合实际需要,构建以操作为核心的课程板块,涵盖水上、陆上和空中等多模块课程体系,理论、实践和实训课程的比例设置要均衡合理。要整合教学资源,强化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建设和配给实践课程必需的场地、设施及相关教学项目,加强学校与行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与体育俱乐部、健身中心、康复机构等建立紧密联系,形成学生同高校和社会间的完整闭环。(作者系温州商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中国城市报》(2025年05月12日第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