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畔亮马小院内的特色商铺。
夏暮时分,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燕莎码头灯火初明,游船载着游客缓缓驶过,两岸餐厅的露天座位上坐满了食客,岸边步道上居民们推着婴儿车散步……这幅“船在水中游,人在画中坐”的图景,很难让人联想到10年前这里还是一条无人问津的“龙须沟”。
作为北京城市更新的标志性项目,亮马河的蜕变不仅是一条河的生态修复,更是一场以水为脉的城市空间重构。从“龙须沟”到“国际化水上会客厅”,这条穿城而过的河流已成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生态修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亮马河的转变源自于一场刀刃向内的生态革命。
2019年,北京市朝阳区提出“以河道复兴带动城市更新”,启动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建设,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和人民城市理念,推行水岸共治,系统治理,坚持“四个一流”——一流的理念、一流的设计、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运营,先后实施了河流整治、桥梁改造、慢行连通、景观亮化、河湖贯通、旅游通航和文化提升等七大工程。
亮马河改造利用自然的力量修复自然,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将部分河段两侧退地还河,修复滨水空间,促进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及河道系统生物链的构建。葱郁的水岸植物柔化水陆边界,坡脚处鱼巢砖为鱼虾提供生产空间,更多生物群落得以在亮马河安家。
中国城市报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亮马河改造工程摒弃传统“硬质化”治理模式,采用生态驳岸、沉水植物种植、再生水补给等技术,打造“会呼吸的河道”。如今,亮马河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透明度超过1米,水生植物覆盖率提升至70%,成为北京市首个实现“零污染入河、1米透明度、Ⅲ类水体”目标的城市河道。更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创新性引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通过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设施,年消纳雨水超20万立方米,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安全的双重提升。
“现在河里能钓鱼、划船,岸边有鲜花绿树,这才是城市该有的样子!”家住左岸公社的居民王女士感慨道。
一条河激活一片商圈
生态红利的释放,为城市更新注入强劲动力。朝阳区以亮马河为纽带,构建起“生态+文化+消费”的复合型发展模式,推动滨水空间从“环境包袱”向“经济高地”转变。
在亮马河畔的亮马小院内,城市休闲度假的惬意感扑面而来,5家各具特色的小店将院子装点得别具风格。“当初我们决定把门店开在亮马河畔,正是看中了这里‘水、岸、商’融合的特点。”一位店铺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其店开业3个月客流便超预期,周末上座率达100%。
在河道治理基础上,朝阳区以“国际化、高品质、慢生活”为定位,规划了“一河两岸”商业带。截至目前,已引进各类品牌商户87家,涵盖国际餐饮、文创零售、运动休闲等多元业态,其中首店、旗舰店占比达35%。
在商业焕新方面,亮马河沿线致力打造“日咖夜酒”“水岸市集”等新业态,吸引超200家国际品牌入驻,夜间经济贡献率提升至40%。沿岸商铺的经营数据印证了这场蝶变。“我们的商铺销售额比改造前增长了3倍,亮马河已成为朝阳区消费新地标。”某餐厅负责人说。
亮马河畔,文化赋能更是亮点纷呈。亮马河国际艺术季、水岸音乐会等品牌活动年均举办超百场,吸引游客超500万人次。
让居民成为最大受益者
“以前遛弯得绕着河走,路线不定、路面不佳,锻炼效果也不好。现在,沿着滨水步道走,既能有效锻炼身体,还能欣赏沿途风光,体验好极了,我每天都得走上一圈!”亮马河周边居民刘大爷的感受道出了亮马河更新的核心逻辑——以人民为中心。
在改造过程中,朝阳区同步实施了18公里滨水慢行系统建设,除了设置休憩驿站、无障碍坡道外,还新增了公共卫生间和智能储物柜。
便民服务更延伸到“水上”。2023年开通的游船线路实行“日游+夜游”模式,设置6个码头衔接地铁10号线、14号线,推出的“30元惠民票”占售票总量的65%。
亮马河沿岸社区居民李女士兴奋地说:“亮马河更新改造后,大伙儿的生活品质大大提升了。一下楼就能健身、看戏、逛市集,这才是老百姓想要的城市更新!”
政策赋能下的“共建共治”
亮马河的蜕变,始终映射着政策的精准赋能。
2021年印发的《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将亮马河沿岸更新纳入“轨道微中心”重点项目,明确“以水带岸、以岸兴城”的更新路径。
2023年初,朝阳区组建朝阳文旅集团,启动亮马河文化经济带规划建设,牵头成立了亮马河商业联盟,对标世界顶级水岸经济带,围绕“未来城市,多样再生”的功能定位,通过重大文旅项目导入、水岸节点商业优化提升、举办高频次品牌化文娱活动,促进文商旅体消费提档升级,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滨水活力消费经济带。一期围绕“潮趣城市、多样秀场”功能定位,亮马河河道周边的一些商业空间做了整体定位和众多点位的升级。例如,亮马小院、双层平台、主题售卖车等河岸沿线文化商业设施,通过这些点位的打造,让市民游客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亮马河。
亮马河的改造不是简单地“造景”,而是通过水系治理串联起生态修复、商业升级、民生改善,形成可持续的更新生态链。这反映出:城市更新不是物理空间的简单改造,而是城市功能的系统性重构。
站在新起点,亮马河文化经济带二期围绕朝阳公园城市更新,聚焦“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的规划理念,围绕朝阳公园构建商业休闲、生态林园等九大板块,多个点位同步推进改造提升,推动“微博IN”跨次元引力场、阿派朗亲子乐园等商业项目开放运营,泡泡玛特城市乐园、郡王府“四季客厅”、朝阳规划艺术馆、贝壳剧场及中心演艺岛等多个场所优化升级,进一步增强该区域的文化和经济格局,打造城园合一的多元文化聚场。
如今,亮马河已成为展示北京国际化形象的“新窗口”,其更新经验正被复制到通惠河、凉水河等项目中。这条河的重生证明:城市更新的本质,是让每一条河流都流淌着民生温度,让每一寸土地都孕育出发展活力。
《中国城市报》(2025年07月28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