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上海市嘉定区:“一脉七星”打造长三角产城融合新标杆

2025年08月12日 11:04:42 中国城市报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 迪

阳光照耀下的嘉定新城,蓝绿生态与城市空间和谐共生。

上海市嘉定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嘉定新城中央活动区的远香湖会客厅看书品茶,在嘉宝智慧湾体验未来科技,在联影小镇见证生物医疗领域“中国智造”的创新突破……近日在上海市嘉定区举办的“一脉七星”主题推介会上,“科技+人文”双脉联动,绘就了一座未来之城的诗意与活力。

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上海“五个新城”建设背景下,嘉定区以横沥河科创文化水脉为核心,串联起区域内七大特色板块,即嘉定新城中央活动区、西门历史文化街区、嘉宝智慧湾未来城市实践区、联影小镇、马东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嘉定科创核和聚能小镇,打造一座产城深度融合、生态人文交相辉映的现代化新城。在这里,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蓝绿生态与城市空间和谐共生,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融辉映,一幅“高创新浓度、高经济密度、高配置能级”的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

双轮驱动

构筑医疗产业集群

清晨8点的械谷产业园内,3号楼瑞金创新中心的玻璃幕墙折射着朝阳。三楼联合实验室内,术锐(上海)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徐丽正调试着机械臂的弯刀片角度,一旁瑞金医院泌尿外科的医生指着屏幕上的模拟手术路径提出建议:“这个角度再调整5度,能减少患者术中出血。”

这样的医工协同场景,正是嘉定新城打造医疗健康产业高地的生动缩影。作为“一脉七星”产城融合战略的重要落子,位于马东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械谷产业园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医疗科技企业在此集聚。

械谷(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晓靖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作为嘉定新城医疗器械产业的核心载体,械谷开创了“医生做链主、企业做链心、政府做链长、园区做合伙人”的产医融合新模式。这一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医疗产业发展的桎梏,让临床需求直接驱动研发创新。在产业方向上,械谷精准锁定先进诊断、医疗机器人及植介入器械三大领域,目前产业园内已入驻近40家企业,入驻率超80%。园内的瑞金创新中心引入了伤骨科研究所和金光老年医学中心等研发平台,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完整创新链条。预计到2025年底,械谷将实现营收9亿元,税收4000万元,成为长三角地区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高地和制造中心。

联影小镇则以全产业链生态为特色,规划面积9.5平方公里,沿宝钱公路两侧布局,形成“一核一轴四片”的空间结构。小镇预计新增居住人口4.7万人,就业岗位5.5万个,远期目标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通过区域内上海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园的持续深耕,联影小镇已集聚了38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形成6大细分产业链。今年上半年,嘉定工业区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出达97亿元,同比增长9.6%,占全区比重54.8%,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此外,通过成立嘉定区医疗健康产业链联盟,小镇搭建起政、产、学、研、医、资多方协同平台,仅上半年就举办23场产业链招商服务活动,引进联影越质、凌眺等36个优质项目。园区还集聚了1家国家级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孵化器和2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从概念验证到产品注册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远香湖畔

绘就绿色宜居画卷

位于“一脉七星”西侧南部的嘉定新城中央活动区,4.56平方公里的规划土地上,远香湖如同一颗璀璨的蓝宝石镶嵌其中,诠释着“城市融入自然,自然导入城市”的规划理念。这里不仅是嘉定新城的城市会客厅,更是上海新城建设中,生态与城市和谐共生的典范之作。

嘉定区新城发展办党组书记、主任姚轶力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远香湖城市会客厅通过持续提升生态优势,建设湖区地标建筑群、滨水文化景观和大型公共绿地,以文化内核赋能空间,显著提升了地区标识度、宜居度和美誉度。

“远香湖城市会客厅的整体品质提升工程涵盖了慢行系统更新、活动设施升级、夜景灯光优化和智慧互动体验等多个方面。值得一提的是,‘一环三路’智慧交通特色场景的建设,不仅推动了嘉定新城智慧交通高地建设,满足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需要,还为市民提供了更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形成了更具活力的居住生活空间。”姚轶力说。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在“一脉七星”布局中,嘉宝智慧湾未来城市实践区以其独特的生态基底脱颖而出。嘉定科投集团嘉宝智慧湾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片80%以上面积被树林覆盖的区域,拥有郁郁葱葱的林地、草地和水波相连的河泾系统,是实践“三生融合”理念、实现“双碳”目标最理想的载体空间。“一河连两湾,一带融产城”的整体规划布局,通过项泾河连接南北两侧的“蓝湾”和“绿湾”,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

多板块协同

共谱“人文科技”交响曲

当前,嘉定正以“一脉七星”为蓝图,在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双轨上疾驰。千年文脉与尖端科技在此奇妙相遇,共同演绎着产城融合的现代协奏曲。

仅距11号线嘉定西地铁站1公里的西门历史文化街区,以17.6公顷的规模重现江南水乡的千年风韵。这里保存着上海最长的原生态弹硌路,14处文保单位串起“味精大王”吴蕴初、“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等历史名人的足迹。而经过重建,以崭新姿态矗立在原址之上的千年古刹上海护国寺不仅是对历史建筑的复原,更是对城市记忆的延续。“我们计划把这条老街打造成集人文旅游、文创艺术、生活体验、展览展示、商业零售、休闲娱乐、办公旅居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意历史文化时尚街区,打造嘉定文商旅新地标。”嘉定城发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羊利锋说。

科技需要人文的温度,而人文也激发科技的活力。嘉宝智慧湾未来城市实践区通过规划布局“芯片设计”“智能网联”“数字经济”三大产业园,打造集“总部、研发、应用”为一体的科技高地。目前,区域内首发地块汽车芯片产业园“星汉空间”即将竣工交付,10多家芯片设计、自动驾驶集成等领域的科创企业已与园区签订入驻协议,实现科研与生活的无缝衔接。

以到2030年基本建成“科创显示度最高、转化最便利、人才最密集、场景最未来、街区最生活”的国际一流科创示范区为目标,位于“一脉七星”布局西侧中心位置的嘉定科创核在2.4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块上,立足“一岛一环、三片三芯”空间布局勾勒出创新生态圈蓝图。据介绍,在“未来岛”上,研发与产业深度联动;“聚能环”中,科技资源与转化平台无缝贯通;“科创核心片”“双创服务片”“共享家园片”三大片区协同配套;“芯片产服中心”“文创休闲中心”“双创服务中心”三大节点相互赋能,将研发转化、创业孵化与人才生活充分融合。

与嘉定科创核遥相呼应,在徐行镇39.9平方公里上,聚能小镇(规划中)正以“三核一轴、三片多岛、蓝绿交织”的空间布局,构建起科技创新的强磁场。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核集团第八研究所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在此扎根,与科嘉示范园形成“院所+园区”的创新联合体。据悉,这里不仅有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声、光、电”集群,更孕育着“未来能源产业”的经济增长“核爆点”,相关前沿项目加速落地,预计产业用地总量达268公顷的聚能小镇,正成为嘉定“2+1”产业体系的重要增长极。

“我们探索‘基金+基地'孵化模式,为创新团队提供从技术到市场的全链条服务。”聚能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科嘉示范园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04%,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

《中国城市报》(2025年08月11日第10版)


责任编辑:越玥

嘉定产城融合嘉定新城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