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迈向落地实施关键时期

如何让免费学前教育真正惠及民生

2025年08月04日 18:29:30 中国城市报中国城市报记者 朱俐娜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会议指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惠民举措,要指导各地尽快细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担比例安排好补助资金,确保按时足额拨付。

这一惠民政策,究竟释放出哪些信号?推行过程中会面临怎样的挑战?要让免费学前教育真正惠及民生,需要在哪些方面同步发力?中国城市报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缓解“入园难、入园贵”

从政策层面来看,“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这一决策并非一蹴而就。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直至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免费学前教育迈向落地实施的关键时期。

从积极影响来看,家长们感受最为直接。“现在孩子上幼儿园,每个月各种费用加起来几千元,对我们工薪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北京家长王女士坦言,如果学前教育能免费,家庭经济压力会大大减轻,也能让更多家庭愿意生育、养育孩子。

另一位家长张先生则表示,希望免费学前教育能够尽快推行,并且覆盖更多的幼儿园。“目前尽管有一些公办幼儿园学费相对较低,但是名额非常紧张,很难进;民办幼儿园的数量较多,但是收费普遍较高。希望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实施后,能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且免费的学前教育。”

“从家庭层面看,免费学前教育能有效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对于中低收入家庭而言,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福利,有助于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矛盾,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进一步分析,从社会层面讲,这一政策有利于提高整体人口素质,为未来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免费学前教育能让更多儿童在早期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启蒙,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免费学前教育定位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工程,强调其作为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设计兼顾了公平与可持续性,通过中央与地方财政协同分担机制,凸显国家对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决心。

兼顾实际与可持续性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普惠程度实现提升,普惠性资源惠及更多普通家庭。

根据今年6月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4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2.00%。全国共有幼儿园25.33万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22.10万所,占全国幼儿园的87.26%。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583.99万人。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3283.19万人,占全国在园幼儿的91.61%。

不过,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落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行”。

袁帅称,“逐步推行”这一表述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考量。它意味着免费学前教育不会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以及学前教育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急于求成,可能会因资金不足、准备不充分等问题导致政策难以有效落实。

从实现路径来看,王鹏认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要从区域梯度推进,优先在经济发达地区试点全免费,中西部地区从部分学段或群体切入,形成“东部引领、中部跟进、西部保障”的格局。同时,学段分步覆盖,以大班为起点,逐步向中班、小班延伸,最终实现3—6岁全覆盖。此外,群体要精准保障,优先覆盖低保家庭、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再逐步扩大至全体适龄儿童。

在时间节点预期上,家长们普遍期待能尽快看到成效。“希望能在3到5年内,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全面免费。”王女士说。

但相关专家则更为理性。在袁帅看来,对于“逐步推行”的时间节点,难以给出一个确切统一的预期。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其财政实力较强,学前教育基础较好,或许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免费学前教育的全面覆盖,比如3到5年内;而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来说,由于其财政压力较大,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可能是5到10年甚至更久。关键在于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推进计划,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走得实。

多管齐下助力政策落地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挑战不容忽视。

袁帅分析,资金方面,虽然有中央和地方的补助,但对于一些财政困难地区来说,仍可能面临资金缺口,影响政策的顺利实施。师资方面,可能会出现师资短缺、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难以满足实现免费学前教育后的教学需求。

“当前,民办园占比高,如何将其纳入免费体系需平衡市场机制与公共属性。幼师待遇偏低、流动性高,农村地区师资短缺可能影响教育实效。”王鹏补充道。

在政策推行过程中,变相收费与质量滑坡是两大潜在风险,这也是家长们最担心的问题。“怕幼儿园名义上免费了,又通过各种‘兴趣班’‘特色课’变相收费。”张先生说。

为了避免变相收费,王鹏认为,要强化资金监管,建立资金使用透明化机制,对违规行为实施“一票否决”。在保质保量方面,关键在于加快学前教育立法,明确财政投入比例与责任分工,构建长效机制。同时,通过财政补贴提高幼师工资,建立职称晋升通道,落实同工同酬。此外,还要公开幼儿园收支明细,畅通家长投诉渠道,对违规行为公开曝光。

在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各地细化方案的质量直接决定惠民效果。

王鹏认为,资金保障机制是核心要点,各地要明确中央与地方分担比例,建立“生均经费+专项补贴”双轨制,确保资金精准投放与动态调整。引导民办园转型也尤为关键,当地可以通过“购买学位”“差价补贴”等方式,将普惠性民办园纳入免费体系,避免资源断层。此外,质量监管体系也是关注重点,各地要构建全国统一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将保教质量纳入政府考核,强化督导结果应用。

除了资金保障,还需要多维度协同发力,让政策真正落地生根。袁帅表示,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要加大师资培养力度,通过设立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在职教师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也至关重要,要缩小城乡、区域之间学前教育资源的差距,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投入,改善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此外,还要加强学前教育课程建设,研发适合儿童发展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家园共育,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让免费学前教育真正惠及民生还需要加强政策协同创新。“可将学前教育纳入地方政府教育考核指标,强化跨部门协同治理;鼓励地方探索‘教育券’‘一村一园’等模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学前教育质量动态监测平台,实现精准管理。”王鹏说。

《中国城市报》(2025年08月04日第08版)


责任编辑:越玥

学前教育幼儿园袁帅王鹏幼儿园教师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