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困局何解

​ 中度以上失能老人照护获补贴

2025年08月27日 18:21:35 中国城市报中国城市报记者 刁静严

民政部、全国老龄办近日发布的《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全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9.0岁。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老年人的追求和期盼。然而,或因年龄增长、机能下降,或因疾病、事故等,很多老年人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正在成为无数失能老人家庭难以承受之重。

日前,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以消费补贴形式支持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将推动降低失能老年人照护支出压力,更好满足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刚需。

城乡覆盖 公平普惠

清晨5点,北京房山区一小区窗户透出微光。陈岚用温水浸湿毛巾,轻轻擦拭母亲因长期卧床生出压疮的背部。4年前,母亲因脑梗失去自理能力、卧病在床,陈岚提前办理了退休,专职照顾母亲。

陈岚向中国城市报记者展示手机里密密麻麻的提醒闹钟:7:00鼻饲喂食、9:00康复被动运动、11:00关节按摩、13:00导尿袋更换……“母亲瘫痪在床且无法说话,我连上厕所、洗澡都很着急,生怕母亲有需求时身边没人,出了危险。”陈岚说,除了精神紧张,照护失能老人碎片化睡眠、休息不好是常事。

民政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人,占全体老年人的11.6%,预计到2035年,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600万。像陈岚一样照护失能老人的故事正发生在3500万失能老人家庭中。

本次出台的《通知》明确,补贴政策聚焦刚需,补贴对象为中度以上失能的老年人。

什么是中度以上失能?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孙文灿介绍,根据我国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的国家标准,将从自理能力、基础运动能力、感知觉和社会参与以及精神状态4个方面、26个指标上,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评估结果分为5个等级,完全自理、轻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和完全失能。

昱言养老创始人、北京大学国家治理与老龄产业政策研究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坤昱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政策对于失能老人及家庭来说是非常利好的,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对专业养老服务的需求较高,通过评估后,这些补贴能够切实地解决这部分人群的困难,减轻了家庭照护人的精力、财力。

“从兜底到普惠,城乡覆盖,公平可及,这是非常重要的。”张坤昱强调,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在城乡建设中还是有差距的,尤其在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存在短板,因此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和公平可及一定要落实到位。比如,本次政策提到的居家上门服务,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大多缺乏专业化服务。像是助餐、助浴、助医等生活照料服务,以及排泄护理、护理协助、康复护理等基础照护服务,在落实层面会打折扣。因此,她建议,可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照护问题,加强基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同时发挥社区作用,发展互助养老模式。

科学评估 精准落实

中国城市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养老服务市场上,聘请专人照顾失能老人至少是照顾完全自理老人1.5倍的价格。照护者需要掌握压疮护理、鼻饲喂养等10余项基础技能。通常机构对照顾失能老人收费近万元至上万元不等,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

家住山东省聊城市的靖女士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她的母亲年过九旬,身体衰弱,患有阿尔茨海默症。“母亲的退休工资一个月6000元,请住家护工每月花费6500元。此次补贴落实后,能够缓解我们家庭一部分经济压力。”她说。

政策何时落地?补贴如何发到老人手中?

孙文灿表示,符合条件的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可以申请4种消费券,分别是长期入住养老机构、短期入住养老机构、日间托养和居家上门服务。其中,居家上门服务每月额度是500元,长期入住养老机构、短期入住养老机构以及日间托养每个月额度是800元。

根据《通知》要求,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在购买养老服务时区别不同的项目,可以通过养老服务消费券抵扣30%—60%的费用。养老消费补贴通过“民政通”小程序或者APP发放,需要老人或照护者通过在小程序上进行申请注册并审核通过。

为了保障养老服务消费补贴的精准发放,科学评估是政策公平落地关键。江西省新余市民政局副局长廖海华表示,新余市对失能老人的26项指标全部线上留痕,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同时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老人家属可对评估质量进行反馈,从源头堵住“人情评级”。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尚属首次,且此次项目资金规模大、覆盖人数多、牵涉面广,将会加紧加快落实政策。目前项目已在浙江省、山东省、重庆市以及辽宁省沈阳市、安徽省滁州市、江西省新余市、四川省成都市等试点地区先行开展,后续将根据试点情况于2025年底前在其他省份推开。

政策互补 老有所安

“一老一小”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更是社会关注的民生大事。近年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文件均将失能老年人照护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

我国2016年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长期护理保险被广泛称为社保“第六险”,主要覆盖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服务护理成本。此次的消费补贴和长护险有哪些区别?二者又该如何协同发展,切实提升失能老人养老服务?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此次的失能老人补贴属于政府福利性政策,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具有普惠性质;而长护险是社会保险制度,需要参保缴费,遵循保险给付原则。两者在保障方式上对失能老人照护形成互补,补贴政策可快速缓解家庭照护失能老人的压力,长护险则提供长期稳定的制度保障。郑磊建议,应加强政策衔接,提升保障力度,补贴重点覆盖未参保人群,同时推动长护险扩大覆盖面,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这也是很多失能或刚需老人家庭的期望。

实际上,随着补贴政策的落地实施,还将带动养老服务的提升,通过需求侧改革激活养老产业。不论是居家照护、社区养老,还是养老机构皆在本次补贴范围内。国家对于此次政策的资金补贴力度大,就是要用真金白银解决失能老人的急难愁盼。

在郑磊看来,政策的关键价值不仅在于经济减负,更在于为失能老人重建家庭秩序。当失能老人能够体面生活,其照护者可以真正获得喘息空间,这才是对老有所依、老有所安承诺的深刻践行。

《中国城市报》(2025年08月25日第13版)


责任编辑:越玥

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陈岚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