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解决社区治理“事多人少资源少”问题,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为基层减负、为治理赋能、为服务增效,全力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不断增强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治理格局。
完善制度约束
着力基层减负
走入南城县建国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依法履职事项、依法协助事项清单、出具证明事项“三张清单”醒目地挂在墙上。看着清单中明确的事项,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程舒介绍说:“以前社区各种事情都要负责,该做的、不该做的全做了,现在工作明确了、责任清晰了,我们的干劲也足了。”
为规范社区工作事项,让社区走入服务群众正轨,县委制定《南城县村(居)行政事务准入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村(居)行政事务准入管理制度,完善准入审核流程和动态调整机制,对新增事项严格把控,对社区干部职责边界进行明确。同步优化考核内容,严格落实考核工作计划管理和备案管理制度,实行清单化管理,社区考核指标减少12项,推动社区职能更聚焦、服务更精准。同时,全面规范清理村(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挂牌,明确社区外部标牌标识数量不超过6块,同步建立牌子准入制度,未经审核备案,不得随意强制挂牌,不得将有无挂牌作为评比达标考核依据。近两年来,全县共清理各类标识与功能不符的牌子1300余块,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同比下降20%。
拓宽资源渠道
赋能协同治理
走入南城县城市社区党工委会议室,一场别开生面的评选活动正处于高潮。由机关党员、社区干部、群众代表对“社区合伙人”进行投票,评选出年度“金牌合伙人”。“自从有了社区合伙人,服务力量得到了明显加强,基层治理的效能也显著提升。”南城县城市社区党工委副书记詹政通说道。
为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提升治理积极性,南城县探索打造“社区合伙人”模式,由社区向辖区“两企三新”、志愿服务团队、企业商户发出邀请,明确准入条件、合作内容、退出情况,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由社区向合伙人提供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社区公共空间、资源平台链接等服务,通过收益反哺、资金注入、联合共建等方式,提高社区发展治理公益造血能力。每季度召开“社区合伙人”联席会议,组织居民代表、社区干部根据合伙项目完成情况等对“社区合伙人”进行满意度打分,年底评选“金牌合伙人”;对居民不认可、测评不达标的及时清退,实现有序进退,形成良性运转。2024年实施以来,共吸纳52家企业商户、6个社会组织、38家共建单位以“社区合伙人”身份参与社区治理,通过整合资源、匹配需求,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9个。
优化阵地建设
赋能服务升级
“以前都是办事的时候才会去社区,今年改造完成后,增加了活动场所和项目,现在没事的时候就会和老友们在那里下下棋、聊聊天,每天都乐乐呵呵的。”家住城西路社区的老党员李水根开心地说。
南城县聚焦群众需求,提升社区整体服务效能与生活品质,把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体系建设作为服务群众、治理基层的重要载体,全面优化布局设置,确保全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均在300平方米以上,打造“10分钟便民服务圈”。积极完善功能设置,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功能设置最优化、为民服务最大化”的原则,最大程度释放为民服务空间,进一步规范设置综合、民政、人社等办事窗口,建立首问负责制,推出“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综合窗口出件”模式,提高为群众办事效率,办结事项同比上升25%。同时,聚焦社区“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大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整合民政、人社、文旅、卫健等单位的优势资源,组织开展爱心义诊、健康科普、技能培训等便民惠民活动210余场次,累计参与群众1.8万余人次,带动广大党员群众走进来、留下来、聚起来。
《中国城市报》(2025年09月08日第3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