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大连扎实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

2022年05月09日 12:12:32 中国城市报记者 郭文治 孟 航 通讯员 游 良 杨应霞

微信截图_20220509121116.png

大连市中山区社区工作者披星戴月为全员核酸检测服务。

社区工作者是基层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围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激励机制等职业体系建设,坚持专业化发展、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注重服务效能

构建体系建设“一盘棋”

大连市结合街道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推动社区党组织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加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建设。全市组建63个街道“大工委”、721个社区“大党委”,吸纳836名社区党员民警兼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吸收3223名业委会、物业公司、两新组织党员负责人担任“大党委”兼职委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促进驻区单位、行业和各领域党组织有机联结,实现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的倍增,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证。

全面深化网格化管理。积极探索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在社区按照300—500户的标准设立网格,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由网格党组织牵头,定期召开网格议事会,共议群众身边的急事难事,进一步延伸了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服务群众的手臂。目前,全市已建立6769个网格,成立5703个网格党组织,明确7大类80项网格管理事项,初步实现了需求在网格中发现,服务在网格中开展,问题在网格中解决,社区工作者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加大为社区减负力度。严格执行辽宁省委《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若干措施》,建立社区事务准入制度,制定下发《关于公布首批社区工作准入目录清单的通知》,确需下放社区的工作事项,须经区市县党委政府严格审核把关,防止行政事务层层下转,造成社区工作无所适从,真正做到人随事动、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让社区党组织聚焦主责主业。目前,社区准入事项从2015年以前的近200项减少到85项,努力把社区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放出来,以为社区减负松绑的实效助力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注重专业专职

形成统筹管理“全链条”

大连市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全过程管理,通过多途径选、多手段管、多渠道用,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的规范化、职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公开考录把好入口。各区市县组织、民政、人社等部门坚持社区工作者逢进必考,突出需求导向,提前调查摸底,明确社区工作岗位需求,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面向社会招考,多渠道选聘优秀人才,社区工作者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人员素质明显提升。

合同制管理明确身份。组织引导各区市县社工联合会与社区工作者签订劳动合同,以劳务派遣形式进驻社区开展工作,规范社区工作者劳动用工管理;同时,鼓励符合上岗条件、选举产生的社区“两委”成员自愿签订合同,切实解决社区工作者身份问题,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等制度措施,提出了规范专职社区工作者选任聘用、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落实专职社区工作者三级培训机制、全面推行专职社区工作者“全岗通”等十项措施,为社区工作者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激励机制等职业体系建设提供全链条的制度保障。

延迟退休年龄留住骨干。针对部分社区工作者骨干力量流失的问题,以2021年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社区女干部退休年龄的通知》,将女性社区书记、主任、副书记、副主任参照企业管理人员对待,退休年龄从50周岁规范为55周岁,在换届提名时保留住了230名年富力强、热爱社区事业的骨干力量,进一步调动社区工作者立足岗位、服务群众的积极性,激励广大女性社区工作者勇于担当作为。

注重全能培养

打好队伍升级“组合拳”

大连市结合基层治理需求,采取务实管用措施,逐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推动社区工作者服务群众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不断提升。

实施“头雁工程”。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将社区书记纳入全市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在区市县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换届时统一由区委常委会讨论通过,每年至少参加1次县级以上党组织举办的集中轮训;大力推进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99.9%;以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充分发挥党组织把关定向作用,严格执行换届政策,有257名政治素质高、群众信得过、服务有本领的优秀社区工作者通过选举第一次走上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

推行“全岗通”模式。制定下发《关于推行社区“全岗通”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轮岗工作制、弹性工作制、入户走访制、评价考核制等工作制度,打破社区工作“条线壁垒”,推进社区服务方式由多口向一口转变,强化对社区工作者的“全岗通”业务整合和培训,培养一专多能、一岗多责、全岗都通的“全科社工”,增强了社区工作者服务群众本领,真正打通社区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社区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精准,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均得到提升。

抓好系统化培训。建立市区街三级社区工作者综合培训体系,坚持集中培训和分级轮训相结合,加大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力度,2018年以来组织各类培训班1612期;打造“社区工作者之家”,定期组织优秀社区书记开展“素质提升大讲堂”、社区沙龙等活动,面对面交流心得、传授工作方法;加大专业培训力度,2018年以来开展任职培训和职业资格考前培训6000余人次。

注重多元激励

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大连市从社区工作者最关心处着手,着力解决待遇、发展等问题,激发社区工作者投身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激情与干劲,增强了社区工作者群体对社区的黏性及工作归属感。

建立职业薪酬体系。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薪酬体系的通知》,完善社区工作者生活补贴计发办法和标准,比照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定办法,将薪酬与社区工作者学历、工作年限、岗位等级、职业水平和绩效考核相衔接,设置基本补贴、职务补贴、职业水平补贴、奖励补贴4个部分,建立3档38级的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薪酬体系,形成了科学合理、结构统一、标准规范的社区工作人员薪酬保障机制,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增加投入5000余万元,社区工作者每月人均生活补贴提高到5269元,增长40%,进一步夯实了社区工作者的基础保障。

拓宽发展渠道。及时发现热情高、素质好、能力强的社区工作者,给他们派任务、压担子,推动其早日成长为社区骨干,走上社区领导岗位;建立事业编招聘绿色通道,近年来,一次性拿出100个事业编制面向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开展定向招聘;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提升社区工作者职业荣誉感。近年来,有205名社区工作者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有40名社区工作者被评为各级劳动模范。

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起组织考核和群众评议相结合的社区工作者绩效考核制度,以任务完成情况、廉洁自律情况、教育培训情况和群众满意度为主要指标,对社区工作者实行年度考核评议,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作为社区工作者续任、解任、奖惩和调整岗位的依据,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动力干劲。

收获与成效

近年来,大连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成效初步显现:社区工作者队伍人员结构不断优化。积极选拔年富力强、学历较高、富有干事创业热情的优秀人才来夯实社区治理队伍,并注重通过培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全市社区工作者年龄、学历普遍实现了“一降一升”,每个社区至少有1名3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一批80后、90后本科生、研究生开始挑大梁。

城市基层治理水平大幅提升。通过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社区工作者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市社区工作者当先锋、打头阵,带领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入户排查、物资保障、流调溯源等工作,设置党员先锋岗9183个,组成党员先锋队2567支。

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全市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能力得到了锻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范围更大、领域更宽、层次更深,服务群众快速响应处置机制更加健全完善,辖区社会力量认领服务项目更加主动、有序,一批老百姓身边的急事难事得到解决。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5月09日 第 B1 版)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越玥

辽宁大连社区工作者社区功能党组织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