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智化食堂后勤系统打破人力局限

校园食品安全监管迎全链条升级

2025年06月30日 17:46:12 中国城市报刁静严

山东省邹平市龙台实验学校后勤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菜品留样登记,并实时拍照上传到数智化食安系统。

在山东省邹平市龙台实验学校食堂的数智化食安系统显示屏上,可实时看到食材采购、留样、在岗人数等信息。

“孩子在学校吃了什么?营养够吗?后厨干净卫生吗?”校园食品承载着千家万户的牵挂。

现如今,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我国校园食堂已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多样化、健康化方向转变。

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实地了解学生餐从采购、加工、装配到出餐的全链条制作流程。如何守护校园“舌尖上的安全”,让学生吃得安心、让家长放心、让管理者舒心?数智化食堂后勤系统或是解题之道。

全流程保障

“校园餐”食用更安全

午餐时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龙台实验学校的学生和陪餐家长、校长、值班教师一同就餐。通过食堂大屏展示的数智化食堂管理后勤系统,可以清晰看到当日采购、签收、出库的食材名称和数量,以及留样份数、在岗人数等信息。

一位陪餐家长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通过扫描学校食堂分享的二维码,家长可以看到每日的蔬菜采购情况,其中还配有新鲜食材的签收照片。陪餐之后,家长还可以对菜品质量、卫生状况进行评分并提出建议。

为了从根本上确保食品安全,目前,中小学食堂的经营模式主要为自营。这样一来,就需要学校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对食堂进行科学化管理。

“学校自从引进了勤务元餐厅后勤智能管理系统后,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真正实现了食材从源头到端上餐桌的全方位监管。”邹平市龙台实验学校校长张鑫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鑫举例说明,数智化系统能够自动监测库存食材的保质期并发出预警信号。“今年4月,库房一批即将在3天后到保质期的调味品被系统高亮预警。库管员立即收到通知,并按规定流程对该批次调味品进行了下架退库处理,成功避免了一起可能因使用临期原料引发的食品安全隐患。这比传统人工定期盘库检查更及时、更不易遗漏。”张鑫说。

校园餐出了问题怎么办?

留样管理是确保食品质量追溯的重要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食堂食品留样每品种不少于125克,置于专用冷藏设备中保存48小时以上。这一规定旨在确保食品在可能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通过留样进行有效追溯和检测。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邹平市龙台实验学校食堂的冷藏设备中整齐摆放着标注“今天”和“昨天”两天的各种食材留样。后勤工作人员向记者说明,在食品留样及食材录入系统等过程中,是不能上传以往照片的,必须通过数智化后勤系统技术手段,现场拍摄照片,保障真实有效,这样有利于学校管理部门、相关监管部门进行管控和监管。智慧食堂对库存食品进行长效监管,确保没有过期、变质的食材,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据了解,自2024年“校园餐”专项整治开展以来,我国各地共投入103亿元改善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已达到98.5%。

“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需要充分的营养。我们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给孩子们配餐,中学生每餐配备四菜一汤,小学生为两菜一汤。食品安全、健康、可口,是最主要的衡量标准。”邹平市龙台实验学校副校长王东介绍,食品安全是校园餐饮的底线,也是保障师生健康的基础。通过建立采购、加工、贮存、操作等环节的全流程保障和监管制度,有效提升了校园食品安全水平。

降本增效

提升食堂管理水平

双手是否洗干净?体温是否正常?是否戴口罩和头罩进入后厨?在邹平市龙台实验学校的后厨进门处,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电子检测仪录入身体健康状况,才可进入后厨。在工作过程中,后厨摄像头搭载行为识别算法,实时捕捉未戴帽子、徒手抓食、垃圾桶未加盖等违规操作,现场语音提醒并生成整改工单。此外,每名后厨工作人员的健康证均需为合格状态,数智化食堂后勤系统也会特别标注即将过期的证书为预警状态,提醒工作人员按时办理健康证。

从复杂繁琐的手工记账模式,到电子打印票据,再到全流程登入数字化、智慧化系统,一个更安全、更透明、更智慧的校园食品安全生态正在形成。

“以往每天录入菜品单都需要1-2个小时,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出现输入差错,查找以往记录还容易出现单据丢失的问题。”湖南长沙厚勇食品有限公司是豆制品供货商,主要供货给湖南省几所高校。其负责人张宏成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依托数智化食安平台,实现了科技守护食品安全供应链。在供货商系统操作页面,有销售单、总汇单、配货单、随行验货单等不同数据,管理人员用手机就可以实时查询今日运营情况。

河南师范大学后勤处副处长赵胜杰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学校一旦出现疑似食源性问题,手工台账追溯效率低、耗时长;现在通过数智化食堂后勤系统,几分钟内就能锁定问题食材的供应商、批次、入库时间、加工人员等信息,为快速处置提供了强大支持。全流程电子化记录,任何食材、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能快速精准溯源,师生就餐安全感明显增强。

另外,赵胜杰介绍,通过系统计算每批次食材成本,结合销售数据,可精确核算单菜成本、毛利率,辅助食堂定价和成本控制。使用后,成本核算误差率从过去的5%以上降至1%以内。

今年6月,北京勤务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食品安全数字化、智能化后勤保障系统获得2024—2025年度全国食品安全创新经典案例奖项,并入选中国工商出版社发布的《食品安全创新案例集(2024)》。目前,该系统已在清华大学、中央戏剧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200余家学校及办公机构展开应用。

谈及研发数智化系统的初衷,勤务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国华向中国城市报记者坦言,创新是动力,安全是底线,普惠是追求。“在了解到学校食品安全的堵点、痛点后,我们耗时8年研发这套系统,希望能通过全链条透明化、过程管控智能化、数据分析精准化、风险预警前置化,助力学校等单位增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提升食堂管理效率和规范性,降低运营成本。”

全链条可溯可控

从“人防”向“智防”转变

过去,传统的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往往依赖人工抽检与纸质记录,存在覆盖面窄、时效性差等弊端。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涉事方往往互相推诿,责任难以明晰,导致追责困难重重。这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及合法权益,也影响了社会对食品安全的信任。

今年1月,国务院食安办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其中强调,学校校长(园长)为校园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需压实属地管理责任,以及市场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健全社会参与的监督机制。通过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管理责任、监管责任和社会责任,构建加强校园食品工作的制度机制。

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出台,提出了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等要求。

在法律法规指导下,数智化食品安全后勤平台为食品安全监管方提供助力,通过AI视觉识别、物联网传感器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构建全天候的智能监控和溯源网络,维护校园食品安全。

“传统食品安全多为事后监管,而人工智能(AI)可以对校园食堂全链条进行溯源和监管,能够提前发现并解决安全问题,通过溯源系统快速锁定问题批次并启动召回,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以此保障校园食品安全。”蒋国华表示,校园食堂的数智化后勤系统升级转型,绝非简单地将纸质记录单替换为电子档案,而是通过食品安全全链条的应用和监管,重新定义安全、效率和教育的边界。

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访了解到,借助数智化食堂管理系统,我国正在形成“全链条可追溯、全过程可监督、全社会可参与”的食品安全治理全新格局,校园食品安全系统正在逐步打破传统依赖人力监管的局限,从“人防”向“智防”跨越转变,让“校园餐”成为师生、家长都点赞的“放心餐”和“幸福餐”。


责任编辑:乔妙妙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监管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