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市建设“见物”更要“见人”(记者手记)

2025年09月17日 12:36:26 人民日报王浩

城,所以盛民也。创造优良人居环境,是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标。

熙熙攘攘的城市里,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完整社区提供一站式服务,楼宇之间辟出花园绿地,温馨小家汇入一城灯火……一个个人与城和谐相处的场景,成为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生动体现。

城市,是奋斗的舞台,更承载着安居乐业的美好期盼。新时代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打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空间、山青水绿的生态空间。2019年至2024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共增设停车位387万个,建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8万个,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城市的核心是人。从10年前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到日前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对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视,一脉相承。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作出部署,制定了时间表和任务书。各地区各部门应坚持以人为本,保持定力,精准施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加精细的城市治理,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让城市宜居宜业,需要把握好立新与破旧的关系。比如,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是民之所盼。把民生清单变成发展清单,一件件补短板强弱项,解决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问题。又比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当时,有条件的地区应探索建设智慧管网、智能交通等,让城市运行更智慧、更高效。同时,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要把民生改善和城市更新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改善面貌、引进业态,推动老街区、老厂区成为消费新场景、城市新地标。老旧街区和城中村改造扎实推进,在创造安全舒适居住环境的同时,还能有效拉动投资、扩大内需。

让城市宜居宜业,需要把握好致广大与尽精微的关系。建设宜居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点多面广,有些工程免不了投资多、周期长,但决不能走“摊大饼”的老路。找准需求、摸准痛点,小支点也能撬动大民生。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公共空间开设爱心驿站,口袋公园“见缝插针”……功夫下在细微处,老百姓的感受会更真切。

此心安处是吾乡。城市建设,“见物”更要“见人”,把城市建设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把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作为评判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准,坚定不移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城市就能真正成为广大市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责任编辑:乔妙妙

时政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