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2022年08月25日 11:03:29

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在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的同时,应该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对于高段小学生而言,应该具备整本书阅读能力,通过选好书、读好书、强感悟的过程,体现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基于此,本文立足“双减”政策进行剖析,并侧重策略与实例进行教学方案探究。

纵观语文教材,部分单元内的阅读教学内容均是课外读物的精彩选段,为实现课堂内外的互联,教师应该将整本书阅读教学与教材建立关联。此时应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强化阅读兴趣,并将其转移到课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进而提升对整体主旨与内涵的解读。

关注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加强选书指导

兴趣与整本书的选择应该首要内容,基于此,下述内容侧重量两点进行总结。第一,立足学生指导选书,此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喜欢“什么书”,以此为学生针对性推荐。课堂教学环节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或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调查,围绕的重点应该是对学生开展选书方案。此时选书的重点应该是依据教材内容完成延伸,让阅读教学与整本书阅读建立关联[1]。第二,创造机会自主选书,关注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强化,应该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读物。依据某刻课堂教学内容,课下让学生自己选择与本课学习重点相关的书籍,以此反向检验学生是否对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容全面掌握。

《童年》是笔者为学生推荐的读物,为何选择此书?其原因是依据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所设计。为学生推荐本书后,课上笔者让学生先回顾小说的特点,此时学生张某彤说“人物、情节以及环境。”而后笔者为学生预留整本书阅读的作业,将本书中出现的重要人物先总结出。课后学生将“阿廖沙、阿列克赛”等重要人物进行梳理,为后续阅读提供保障。同时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应该让其将阅读与情感建立关联,体现“读”与“思”共同促进学生能力的作用。

合理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加深阅读体验

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新颖的读书方式更能引起其重视。基于此,下述内容侧重教师的阅读指导进行总结。第一,丰富整本书阅读形式,此时教师可选择的形式应该有师生共读、同学交流读、小组竞赛读以及自主阅读。具体如何选择教师应该根据选书的内容进行针对性落实[2]。第二,运用整本书阅读辅助手段,为提升学生阅读效率以及对全文的把握,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完成人物关系或内容概述。巧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内容的串联,体现阅读形式与辅助手段的融合价值。第三,培养整本书阅读能力,此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能力的强化。让学生在阅读一整本书的过程中,强化快速浏览信息的能力,在内容分析的过程强化搜索定位的能力,同时积累综合思考的能力以及鉴赏评价的能力。

《狼王梦》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读物,为保证整本书阅读效果,笔者与学生共同阅读。此时笔者对学生的要求是“每天阅读五页到十页内容”,笔者需要完成“十页到二十页内容”。几天后在课上笔者对学生贴完“同学们,请讲一讲黑桑和紫岚关系”,在得到学生正确回答后,继续对学生进行追问“那他会是一匹怎样的狼呢?”,此时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回答问题。在学生回答后笔者补充,并介绍黑桑梦想,以此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

科学完成整本书读后指导,强化学生感知

“读”与“思”应该成为整本书阅读环节的核心,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将阅读感知进行分享。首先,开展成果展示课,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后,在展示课上围绕话题进行探究,深化个性化感悟。其次,组织读书会,利用课后时间或自习时间,让学生交流阅读环节的问题与经验。通过交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对自身逻辑思维与情感意识提升的作用。最后,开展阅读工作坊,何为阅读工作坊?其本质是包含情境设置、小组协作、深度探讨和意义剖析的实践活动案。此时教师应该与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师生助力整本书阅读,最终体现协作、感悟以及阅读探究的价值。

《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环节,为强化学生对人物情感的把握,将某个自习课开发成阅读成果展示课。课前笔者让学生选择任意一名人物,如“魏好古、周进、严监生、马二先生、匡超人”等进行人物分析。成果展示需要体现出层次性,应该以正确的情感认知体会人物个性,让学生结合文章时代背景进行总结。此时笔者更关注师生共同分享,不能让学生在此过程进行独角戏活动。笔者积极加入到人物分析中,在师生共同分享中进一步强化体验。

综合上述,对于高段小学生而言,整本书阅读教学落实的意义重大。整本书阅读相较于片段式阅读,学生更能整体把握文本主旨与情感。教学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选书、阅读再总结,以此保证阅读过程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更应该为学生推荐好书,以“共情”完成阅读,让课外阅读的价值深刻作用到学生身上。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酿溪镇第二完全小学 吴茜)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韩利

读书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