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贤“海国长城”上的历史印记

2022年10月28日 13:06:09 欣闻

回眸千年,古韵柘林。华亭古海塘是上海市奉贤区柘林这片土地最厚重的历史承载,而海塘上一块块的碑刻题记穿越时空,向我们诉说着海塘与先民共同经历的过往沧桑。海塘、运河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公共工程,而“江南海塘”中最长、最主要的石塘段大多都地处奉贤柘林境内,也就是我们如今见到的华亭古海塘。

image.png

华亭古海塘


华亭海塘系江南海塘第一段。江南海塘又称苏松海塘,是对昭文、太仓、镇洋、宝山、川沙、南汇、奉贤、金山等九厅县海塘的统称,总长592公里,吴淞江以上为其北段,以下则为南段。而南段中松江府属华亭境内40里石塘,被称为华亭海塘。

image.png

石塘的北侧,运石河缓缓流淌


现存的华亭古海塘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开工、1735年竣工),历时十载,在华亭县东海沿岸构筑了防潮鱼鳞石堤(鱼鳞石堤是全部长方形条石,呈梯形自下而上顺次叠砌,空隙处用石灰和糯米粉打浆灌砌,像鱼鳞一样紧贴,潮水冲洗无空隙,增强抵御潮水冲刷的能力)。海塘全长约8.6公里。1996年在奉柘公路降坡工程中被发现,暴露段长达4公里,气势磅礴,有“四十里金城”之美称,并有“北有古长城,南有华亭古海塘”之说。海塘暴露段外侧有多处铭刻题记,总计约30处,涉及“界碑”“题字”“吉语碑”,其中“河口界碑”详实记载了海塘施工中的编号、分段、监察者、承筑者、日期等。题字、赞颂吉语碑如“长庆安澜”“悠久无疆”“屹弱金汤”则是表达了当时承筑者建造海塘的美好意愿。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age.png

海国长城外景


现在我们看到的海塘始建于雍正三年,而实际上古海塘的历史可追溯至唐开元时期,当时修筑的是土塘,就是在较高的古沙岗上,逐步将土堆积压实而成。但是土塘防潮能力有限,在千余年间,一直毁了修,修了又毁。后来演变成竹笼石塘,也就是用竹片编成笼,内填以石块,层层叠置成堤。直至清雍正二年,沿海大风潮涌,吞噬了5万余人,20多处村庄被夷为平地。因此雍正帝才下决定要修筑海塘,修筑海塘成为当时朝廷的实事工程。华亭东海塘修筑史上,有2个必须要提的人物,是朱轼,此人是乾隆老师,雍正二年奉命视察海塘,查明屡建屡坍的原因后,决定改筑鱼鳞式石头海塘。最开始修筑海塘的监工偷工减料,质量较差,这时朝廷改派俞兆岳为钦差来监督海塘的修建,其不仅在原先的修建工艺上进行改进,在条石之间加用铁榫铁销上下左右链接,使得石塘更为坚固,并且为了督促和提高工匠的修建质量,还让工匠制造了一段“样塘”,让其他修筑的工匠以此作为样本进行修建。雍正十年,飓风海溢,上海地区沿海均遭灾,惟华亭因新塘建立而免灾,也阻挡了倭寇的侵袭。所以,华亭古海塘是我们祖祖辈辈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抵抗倭寇防御海患的见证,是柘林人的精神图腾之一。

在石塘南侧,33块碑刻嵌于塘身,记载着海塘施工过程中的过往及先民对国泰民安的向往。

image.png

碑文内容:

海國長城

欽工第拾號自此止。

華亭縣劉夣楫承築。

image.png

碑文内容:

禹績重光

原任高郵州知州張德盛董築。

雍正七年七月吉旦。

石匠時文爵、徐君霞。

image.png

碑文内容:

屹若金湯

第拾貳號險工自此止。

原任常州府通判馮暠董築。

大清雍正玖年捌月吉日立。

image.png

碑文内容:

萬世永賴

雍正柒年柒月日,奉㫖憲承築第拾叁號塘工。

海塘效力知縣邱聞詩識。

image.png

碑文内容:

保護桑田

雍正八年三月。

候補知縣趙崑珵承築一百二十五丈,至此止。

石匠朱允文。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张瑶

奉贤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