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图
11月2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民政厅副厅长陈军、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冯雨、省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处处长李鹏飞出席发布会,介绍陕西省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成效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华广洪主持。
据介绍,截至目前,陕西省依法登记各类社会组织31173家,其中社会团体17000家,基金会190家,社会服务机构13983家。这些社会组织广泛分布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生态环境、社会事务、法律服务等各个领域,形成了门类齐全、分级分层、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有效服务了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和个性化需求。
陈军表示,陕西省民政厅坚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扶持政策,健全培育体系,为社会组织成长提供良好环境,持续释放社会组织发展活力,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做法:
稳妥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全省各级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达4629家。取消社会团体、基金会分支(代表)机构登记审批,下放102家省级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权限。
圆满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全省1881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取消了主办、主管、联系、挂靠关系,或依法注销、撤销登记,做到机构、职能、资产财务、人员管理、党建外事“五分离、五规范”,实现了“应脱尽脱”。行业协会商会充分发挥制定行业指南、培养行业人才、建设共性技术平台、开展第三方咨询评估等方面作用,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持续加强政府购买服务和枢纽平台建设。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8323万元省级福彩公益金支持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实施公益项目914个,直接受益群众3.5万人;2017年建成省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累计培育孵化入驻社会组织69家;推动省市县三级建立社会组织服务平台383个,实现省市两级全覆盖。
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开展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基层治理试点,实施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三年专项行动,全省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4万家,覆盖公益慈善、社区事务、志愿服务、文体娱乐、居民互助、文明创建等诸多领域,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改善社区环境,预防化解内部矛盾,促进社区邻里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多措并举支持慈善组织发展壮大。推动出台《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办法》,培育发展各种类型慈善组织。印发《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实施细则》,规范慈善组织信息公开行为,全省登记认定慈善组织392家,其中79家具有公开募捐资格。《慈善法》颁布以来,全省近400家慈善组织及红十字会累计募集慈善款物102.9亿元,在保障改善民生与助力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即“五社联动”机制。2022年“探索推进‘五社联动’机制”被纳入陕西省委常委会2022年工作要点。
在记者提问“五社联动”试点取得的成效及具体措施”时李鹏飞介绍:
为切实贯彻落实中省部署,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民政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五社联动”助力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的试点工作方案》,在全省10市、31个县市区开始了试点工作。试点期间主要开展了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区治理、社会事务等领域的服务工作。同时适度扩展到平安建设、乡村振兴、疫情防控领域。通过全省民政系统以及社工机构和专业社工的共同努力,陕西省“五社联动”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通过健全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政策制度,已经帮助4万余名救助对象解决了实际困难,巩固了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
鼓励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进社区,积极向居民群众提供关爱帮扶等服务,推动智慧社区和“15分钟服务圈”建设,加强了社区治理队伍。动员2168个社区社会组织、2.76万多名志愿者,创立“养老外卖”“亲情陪护”“智慧老人课堂”等服务项目,为失能、半失能及孤寡、独居老人开展送餐、家政、维修、健康监测、精神慰藉等服务,让老年人享受全面、快捷、周到的社区居家生活。
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推广使用个案、小组等工作法,解决了1670名困境儿童与亲人关系疏远、厌学逃学等问题,促进了家庭和睦。
积极摸排化解矛盾,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帮助解决居民群众矛盾纠纷700多起,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去年年底至今,全省疫情发生期间,共动员全省各级慈善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及红十字会共接收社会捐赠款物11.06亿元;动员全省163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向封控区居民和被隔离人员提供情绪疏导、困难帮扶、政策咨询等社会支持服务;动员874个志愿服务组织、10164支志愿服务队伍共招募了23万名志愿者协助各地疫情防控。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五社联动”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推动。通过评估试点效果,总结试点经验,加大试点投入,扩大试点范围等措施,打造出陕西“五社联动”品牌。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社会组织作用发挥极为重要,在记者提问“省民政厅如何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有哪些具体举措与成效?”时冯雨介绍,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我们动员引导全省各级社会组织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投身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
统筹谋划,合力推进。会同乡村振兴局制定出台了《陕西省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全省推进会,明确了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和落实举措。重点依托“社会组织合力团”结对帮扶、“万社助万家”精准帮扶、“乡村行”、公益品牌建设、农村社会组织培育等“五个专项行动”,动员引导各级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
省级引领,示范带动。总结推广省级社会组织组建“合力团”参与脱贫攻坚期间的成功经验,指导12个省级社会组织扶贫合力团转型为助力乡村振兴合力团,持续巩固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一对一”帮扶机制,围绕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特殊群体关爱、乡村治理、消费帮扶等,实施帮扶项目、承担公共服务、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今年以来,省级合力团已实施帮扶项目85个,投入资金4010万元,受益人口9万余人,取得阶段性成效。
资源联动,多措并举。开展2021-2023年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三年专项行动,将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与培育发展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工作共同推进。推广树立50个典型社区社会组织和100个示范项目。联合财政厅安排619万元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社会组织参与“五社联动”试点工作。
下一步,陕西省民政厅将持续推动“五个专项行动”落细落实,从发展规划、工作机制、平台搭建等方面,优化服务保障措施,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激励,更深挖掘激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潜力和活力。(杨旭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