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大湾区城市人才安居指数报告》发布

2022年11月14日 11:42:55 中国城市网郑新钰

中国城市网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郑新钰)11月11日,由广东财经大学、长安大学联合举办的数据社会与数字经济暨“一带一路”合作国际学术会议在线上召开。会上,广东财经大学中国数据研究院李德洗院长发布了中国数据研究院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大湾区城市人才安居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指数报告》)。该报告由广东财经大学中国数据研究院项目首席专家许宪春教授牵头,中国数据研究院联合贝壳研究院、企研数据共同完成。

《指数报告》按照国家“租购并举”的战略导向,覆盖市场和政府两个供给主体,综合购房和租房两种居住形态,兼顾数量和质量两个标准,对城市住房进行全方位评价,构建了包括政策支持、市场化供应能力、居住成本和负担、居住品质四个维度在内的指标体系。

研究结果显示,广东惠州、佛山、东莞综合得分较高。课题组认为,这一结果主要与政策力度有关,惠州实物补贴力度大、支持范围广,如为包括中级以上职称在内的优秀人才提供低租金入住的人才住房;佛山市在“十三五”时期通过市场上购买、长期租赁、直管房改造以及企业在园区配建等方式,筹建筹集了1万多套保障性住房,“十四五”时期计划筹建11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东莞市自2015年以来共出台了六份聚焦人才安居的政策文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公寓和安家费,为学士学历以上和初级职称以上的人群均预备了补贴政策。但如果从住房品质、住房负担及市场有效性三个维度来观察,佛山、惠州、中山排名靠前,其原因主要在于上述三市的住房较新、住房消费成本相对不高、土地供应相对充足。

《指数报告》指出,住房与人口分布存在结构性矛盾——人口不断向大城市聚集、人口密度大导致大城市难以提供较好住房供给,而中小城市住房条件良好,却因就业机会、收入增长预期、公共资源不足难以吸引人口流入。课题组认为,这一系统性矛盾应从城市群的视角解决,即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和灵活的住房政策,充分利用好城市空间资源的差异,实现人与空间的优化配置。事实上,市场在城市群住房上的配置作用已经显现,大湾区跨城购房的需求正在扩大。据贝壳研究院统计,来自深圳购房群体的交易量占惠州市场的45%,占东莞的18%;来自广州的购房需求占佛山整体市场交易量的16%。课题组判断,未来都市圈核心城市外溢的购房需求会进一步向周边交通便捷的区域扩散。

课题组建议,市场供应方面,一是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对流动人口变化趋势进行动态监测,科学研判城市群住房需求的数量与结构变化趋势;二是要建立跨城市的土地规划平衡机制,加大核心城市周边的住房土地指标,缩减其他非人口流向区域的土地指标;三是要建立城市群的房地产市场联动调控体系,引导形成有疏有堵、疏堵结合的调控机制,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保持大湾区城市群市场的健康活跃。

城市联通方面,一是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如“广佛肇”“深莞惠”等合作区域,推动产业结构转移,以产带住,引导人口有序转移;二是加强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邻近区域住房相关的公共服务同城化,特别是教育公共服务的同城化,促进教育、医疗等各类要素资源在城市群内优化配置,通过市场化的手段疏解核心城市的住房需求。

住房保障方面,在城市群内推动住房保障、市场监管等领域资格互认、市场共建;逐步完善各地住房保障体系,逐步从“补砖头”为主向“补人头”为主、多种方式并存转变,通过扩大货币化补贴范围实现住房保障覆盖面扩围与效率提升;将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与保障相结合,通过税收减免或政府出资等方式,从市场上获得资源来实现保障,有效改善居住品质;打通租赁型保障房与产权型保障房之间的政策通道,鼓励人才先租后买;可探索将保障性租赁住房委托市场机构运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继续推进共有产权房试点,完善相应的退出机制。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乔妙妙

住房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