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网北京12月23日 (记者郑新钰)12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四川省宜宾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论坛暨202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指数报告研讨会在宜宾市成功举办。来自国内知名高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部分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在校师生通过直播方式收看了本次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联席理事长王轶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人民大学长期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布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等重要课题开展研究,形成了专题著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等丰硕成果,今年首次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指数报告》并举行学术研讨,将进一步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提供准确数据参考和科学决策依据。
中共宜宾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袁华兵表示,宜宾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区域中心城市、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示范城市,近年来,宜宾市树牢“巴蜀一家亲”理念和“川渝一盘棋”思维,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了系列新成果。宜宾将以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契机,坚定不移融入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结出丰硕成果,为国家作出新贡献、为巴蜀大地添光彩、为川渝两地人民增福祉。
在主旨演讲环节,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副主任邓长金全面总结了川渝通力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他建议:一是坚决扛起使命担当,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全局;二是强化全域协同联动,在缩小地区差距中同步实现现代化;三是全面深化川渝合作,合力打造区域协作高水平样板。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元春认为,如何进一步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战略是当前工作的核心焦点,我们必须超越传统的效率观和发展观,走出一条兼顾安全与发展的区域战略实施新路;必须要有超越传统发展的战略眼光,重新正视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强调区域融合发展;必须超越传统区域战略的局限,从高水平开放的角度走出一条制度创新的新模式;必须超越传统的城乡融合模式,从城市圈、都市圈的角度来进行全面布局。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钱宗鑫就《202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指数报告》作专题报告。他表示,协同发展指数包含了宏观经济、协同创新、基础设施、贸易金融、城乡融合5个一级指标和各自对应的若干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主要评价以重庆和成都两中心城市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2018—2020年度的发展情况,根据指数评价结果,报告提出了22条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