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网阿拉善2月14日电(记者叶中华 通讯员蔡薇 魏婧仪)去年,郭福祥辞去了北京的工作,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宗别立镇乌日音图雅嘎查,通过参加“公开选聘”担任了大学生村官。谈起回乡的原因时,小郭说道:我就是从宗别立出去的,所以我要回到这里,乡村振兴需要我。”
嘎查牧民有近1500人,最远的家住40公里以外,工作开展可谓难上加难。除了日常梳理资料外,牧民的大事小情帮不上什么忙,这让小郭犯了难。“嘎查里老人居多,都不太会使用电子设备,我对电子设备比较精通,就经常帮大家交话费、看微信、验证信息,一来二去,便和乡亲们渐渐熟悉了,工作开展也顺利多了。”谈起刚回村的情况,郭福祥记忆犹新。
接下来的时间里,郭福祥沉下心来,扎根基层,勤奋好学的他向嘎查的党员干部请教处理嘎查事务的方式方法,大胆提供自己的建议和看法,认真做好党建资料的整理、归类等工作。小郭高兴地告诉记者:“牧民们有事没事就来找我,被信任的感觉真好。”
一年的时间里,郭福祥从基层工作的“门外汉”成长为嘎查里的“样样通”,切实解决牧民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受到了领导、牧民们的一致认可。
“郭福祥‘回村任职’以来,在带动群众致富、发挥专业特长、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充分展现了思想活跃、勇于探索的精气神,为嘎查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年轻血液。”提起村里的小郭,宗别立镇党委副书记李惠军赞不绝口。
宗别立镇乌日音图雅嘎查位于阿拉善左旗宗别立镇中南部,属纯牧业嘎查,牧民们长期面临收入渠道少、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为了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牧民多渠道增收,解决水资源短缺难题,郭福祥在嘎查党员干部们的带领下,参与840平米标准化肉羊养殖棚圈和5800平米塘坝的修建工作。小郭负责打点确认位置、申报材料、整理资料等,这些工作看似容易,却关乎着全嘎查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大事,郭福祥不敢有一丝懈怠:“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所以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将新知识、新思路、新资源带到这里,充分发挥我们的才干,扎根基层、促进嘎查发展,让群众受益。”
为进一步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回嘎查村任职,阿拉善左旗着眼“抓基层、打基础”,通过精心组织明确责任、精细选人建强保障、精准管理激发活力,择优选派116名大学生回村任职,建成114个嘎查村后备干部库,做大做优嘎查领导班子队伍的“源头活水”,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坚持“三荐两审”,个人自荐、农牧民推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推荐单位初审、组织部门复审相结合,真正严把人选标准;针对选派“回村任职”人员,专题研究部署、分析研判,成立工作专班,深入11个苏木镇,通过与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回村任职”人员本人谈话,征求嘎查村党支部书记意见建议,了解“回村任职”人员工作开展情况等情况;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切实为选派人员搭建历练成长平台;持续实施自治区“一嘎查村班子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和嘎查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扎实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不断提升“回村任职”大学生服务基层的能力本领;建立结对帮带制度,苏木镇党委确定一名班子成员与回村任职人员结对,传经验、教方法、理思路,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实现角色转换,扎根基层一线,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