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网北京5月11日电(记者邢灿)5月9日,“好建筑·好设计”主题沙龙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建院)院士书屋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建院顾问总建筑师马国馨,北京建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全胜,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出席沙龙并作分享。沙龙由《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建筑评论》“两刊”编辑部主编金磊主持。
院士书屋位于北京建院礼士书房,是马国馨院士的作品展示空间。书屋展示了马国馨院士经典设计作品、著作,以及其在绘画、音乐、篆刻、书法等方面的造诣。本次主题沙龙是院士书屋挂牌后举办的首场学术活动,也是北京建院院士书屋系列文化活动的第一期。
好的建筑设计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徐全胜认为,科技支撑建筑发展,而建筑的发展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同时建筑的审美要素不断迭代。好建筑需要好设计,好的设计方法也是被技术所支撑的。在现代,建筑的功能物质性逐渐演变成科技属性,通过建筑设计这一载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协同和集成我国自主创新的产品、材料、技术、设备等。未来建筑业会慢慢像制造业一样,成为中国自主科技创新的推动因素。
好的建筑设计离不开科学决策。以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为例,单霁翔介绍,项目招投标时博物院邀请了年富力强的建筑设计师,以设计师本人名义而非团队来进行投标,并设置了建筑大师、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业主、博物馆专家、游客群众等多轮评选。以大兴机场项目为例,徐全胜介绍,早在上个世纪机场就已经开始选址,经过多次论证和调整,才确定现在的场址。2010年项目进行规划招标,确定了中央航站区和多跑道格局。2011年项目进行建筑方案招标,采用五指廊放射构型,使得旅客步行距离综合最优。此后又进行了造型设计,航站楼才形成现在的面貌。
好的建筑设计源于各方面配合。马国馨认为,建筑本身具有复杂性,好建筑的出现并非完全由建筑师决定,还需要好的社会环境、业主以及良好的评论环境。方案设计不是好设计的全部,只是第一个环节,其后还有方案深化设计、设计实体化等一系列环节。期间,涉及材料、供应、工期、造价等一系列问题,每个环节都需要各专业、各单位的配合。他指出,科学准确、实事求是的评价环境是目前建筑设计全链中较为欠缺的一部分。当好的建筑评价形成体系、形成标准时,将会有利于创作更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