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这么快就结束了?”
全麻单孔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术,从开始到顺利结束,耗时不到30分钟,在外等候的患者家属没想到手术会这般“速战速决”。
肺癌术后,再除高危肺结节
医生会诊,全力保留肺功能
患者罗先生(化名),查体时发现肺部多发结节,右肺、左肺均有。2个月前慕名来到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中心行胸腔镜下右肺上叶癌切除术。而对于其左肺下叶的高危结节,胸外科中心肺外科副主任祝淮阳考虑到术后心、肺功能恢复需要时间,建议患者密切观察。
出院后,左肺结节成为罗先生心中的“一根刺”,不拔不快。休养了两个月,他就再次来到医院胸外科中心,想尽快将结节切除。
二次手术,对于患者的身体状况及肺功能等都是严峻的考验。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在为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后,胸外科中心申请医疗部组织影像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开展了多学科会诊,经讨论后得出一个方案:患者左肺下叶外基底段近背段结节,考虑纯磨玻璃结节,原位癌或者微浸润腺癌可能性大,可行楔形切除,尽可能减少正常肺组织损失,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
“金针”辅助,精准定位结节
微创切除,帮助快速恢复
手术提上了日程,可这台手术存在一个很大的难点——结节的特点和位置相对特殊,在微创手术中难以触摸定位。
祝淮阳解释道:“患者肺结节大小约9mm,近纯磨玻璃结节,位于肺外周1/3,楔形切除手术方式是最好的选择,但难度在于结节位于外基底段近背段肺组织实质内,胸腔镜手术尤其是单孔手术在术中难以触摸定位。我们想在确保结节完全切除、切缘为阴性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正常的肺组织,那么如何精准定位结节就非常重要。在考虑了结节位置及与胸壁距离等因素后,我们决定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结节穿刺定位针定位。”
手术当天,祝淮阳团队在影像科医生的密切配合下,对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结节定位针置入术,20分钟后,定位针精准置入肺结节旁。随后,手术团队给予患者行左肺下叶肺结节楔形切除术,在定位针的引导下,很快找到结节,术后病理显示微浸润肺癌。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罗先生恢复很快,当天拔出胸腔引流管。
胸外科中心主任胡风标介绍,肺外科作为中心的亚专业学科,目前正在稳步向前发展,团队能熟练开展肺结节穿刺活检、术前结节定位术、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及肺结节消融治疗等多项特色技术,并形成了从诊断、微创手术再到术后护理的规范化诊疗流程,确保将并发症的可能降到最低,帮助患者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