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清晨的微风带来一阵雨后的凉意。早上6点多,家住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石村乡的烟农叶红军就早早打开自家“红军门市部”的卷帘门,惹来晨练乡亲的一阵阵诧异。
叶红军、杨月英夫妇二人,靠着一百多亩地和一个小商店,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致富带头人。越过越红火的日子,生动地诠释了“人勤春早”的道理。春日里,他们的一天如何度过?
工作,从清晨5点开始
已近清明,天还没亮透,虫儿、鸟儿就放肆地“叫嚷”起来。“早上5点,到点就起。”49岁的叶红军说,自从十几年前开始种烟之后,他早上几乎没有睡过懒觉。从一开始的十几亩,到几十亩,到这两年的一百多亩地,都靠他和妻子照看。“月英还得看店,地里的事儿我多操点心。”
但这两年总算不那么累了。从冬天以来,叶红军频频接到各种农机服务队打来的推销电话,都想承接他地里的活儿。
关于如何成了别人眼中的“优质客户”,叶红军有自己的看法——
“我家结工钱非常利索,从不拖欠。”
“我本人种了十几年烟,哪块地该干啥,心里门儿清。请人家干活儿前,都先规划好,从不让农机等。”
关键是理念先进,“不看广告看疗效”。叶红军所在的叶沟村,距离高村镇国家级烟叶产业综合体非常近。“有人总想自己把啥事儿都干了。人家综合体几千亩,去看看之后才知道啥叫管理、啥叫效率。”叶红军说道。
能赶上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时期,叶红军认为,自己是个幸运的人。“烟站提供全程专业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合作社的服务队可以进行专业化机耕等服务,我们烟农只需要按要求把烟种好就行,技术和管理上很省心。”叶红军说,在整地、施肥起垄、移栽、植保等环节,一个电话,农机手就带着机械全来了,自己只需要做好指挥、组织、监管工作。
“就像一个‘甩手掌柜’!这不,刚下了雨,地里也没法起垄,我今天到店里当‘掌柜’来了。”叶红军幽默地说。
晌午,一道美食犒劳自己
不过,跟真正的“掌柜”杨月英相比,叶红军还是显得有些“业余”。
之所以请叶红军代班,是杨月英也在开展自己的“提升计划”。“不管是县公司(指洛阳市烟草公司宜阳县分公司),还是盐镇市场部,经常组织大家聊聊,或者去别人店里学学,我们还去过别的县学习。”杨月英说。
“红军门市部”开业很早,但是前些年,夫妻俩种地还忙不过来,店里的生意不能算红火。“能抽开手之后,我想把这家店当成自己的事业好好干干。”杨月英说,她也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因为烟草公司没有“看不上”她这间小店。
盐镇市场部副主任王欢欢认为,“红军门市部”的基础很不错。“店主坚持所有商品都从正规渠道进货,保证质量,价格公道;杨姐两口子头脑灵活,也有提升的想法和意愿。”
近年来,洛阳市烟草公司宜阳县分公司在推进农网终端建设中主动融入美丽乡村创建,积极支持零售户求新求变。结合杨月英的需求,盐镇市场部以“提升形象、增加收入”为目标,指导“红军门市部”对店内形象进行了升级改造,对商品进行了分区,在陈列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眼下,丰富的商品、干净的地面、规范的陈列,谁会想到,一年前,这间整洁明亮的商店只是村口一家不起眼的小店。
转眼到了中午,不少人家的抽油烟机已经转动起来。叶红军轻轻掩上店门,上面贴着一张红纸,写着两口子的联系方式,准备回离店不远的家里吃饭。
电压力锅里是杨月英早上出门前就炖上的菜。两个儿子在城里工作,不常在家,两口子就喜欢吃炖菜,汤浓味美,口味咸鲜。屋子里有一点辣有一点香,有葱姜蒜的味道,有白菜萝卜菠菜的味道,有炖烂乎的牛肉的味道,也有幸福的味道。
算账,夫妻俩的晚间功课
夜幕降临,两口子的日常,是算算账、复复盘。
叶红军会更新自己的“种烟心得”。尽管他调侃自己像“甩手掌柜”,但是一有时间,他还是会骑着摩托车到自己烟田边,下到地里悉心察看点滴变化,并记下心得。这些年,他记下来的“种烟心得”有厚厚一摞。高村烟站副站长白晓飞说,叶红军有个优点,就是“听劝”。“用脑用心,科学种地,特别会算投入和产出的大账。”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再有能力,再有钱雇人,也比不上合作社专业高效。”叶红军说,比如自己流转土地时就有诸多考虑,首选连片面积大的高标准农田。“但是个人来做这个事情,客观上非常困难。由合作社统一出面,比自己去‘小田换大田’容易得多,土地承包价格甚至比市面上每亩还低50元。”并且,合作社会委托烟站对土地进行评估,对适宜种植的作物和模式进行规划,这不就是效率和效益吗?
有烟草公司安装的智能化管理平台云POS的帮忙,杨月英现在算账也更容易一些。“以前算,都是算卖一斤面条赚了多少、卖几袋方便面又赚了多少,费时费力还容易搞成糊涂账。现在都有机器替我算,省事太多了,我还能想想干点别的。”
“那还能干点别的啥?”
“看合作社的服务队还要人不,咱帮他弄个招工点?”
夜已深了,关于美好生活的设想还在继续。(李和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