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市场监管局举办政策吹风会 介绍《全面推行服务型执法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

2024年08月03日 22:15:52 中国城市网

8月2日上午,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举办政策吹风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育民,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稽查局局长段增福,综合规划处处长王永红,信用监管处处长赵亮出席发布会并就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会议由新闻宣传处处长陆蓓主持。

08519053-3196-464C-B9BE-59C1582B28D5.jpeg

据介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年初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要求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推进严格规范文明执法,着力纠正“小过重罚”“类案不同罚”“一刀切执法”等突出问题。今年陕西省政府将“优化改进监管执法方式,在市场监管领域探索建立‘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的服务型执法模式”作为2024陕西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重点任务。基于以上考虑,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探索、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出台了《全面推行服务型执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由工作内涵、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工作措施、工作要求五部分组成,提出了10项具体措施。《指导意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执法理念“新”。服务型执法就是要强化行政执法服务属性,变“被动监管”为“主动服务”,推动行政执法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二是自身建设“严”。《指导意见》分别对执法主体和经营主体加强自身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执法主体要聚焦执法焦点难点问题治理,全面推行执法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促进执法公平透明,实现行政执法精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经营主体要健全自查自纠工作机制,定期自查日常经营漏洞,不断完善管理运营机制。要健全信用修复管理机制,最大限度给予经营主体容错纠错空间,让更多经营主体投资放心、经营安心。

三是执法手段“活”。《指导意见》作了一系列差异化、精准化执法措施安排,而且每项措施都明确了责任处室和单位,以确保服务型执法能够真正落地见效。综合统筹“指导提醒、容错纠错、调解劝导、轻微免罚、认罚从宽、重违严惩、新业态包容审慎、政企联动帮扶”等8项执法形态,最大限度帮助经营主体纾困解难。

四是服务措施“实”。《指导意见》提出系列助企为企服务措施。建立政企联动机制,组织普法宣传教育,加强风险预警指导,开展联合协作执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同时,《指导意见》要求,各单位要结合地方式,实现刚性服务的目的。

《指导意见》要求处理好“刚与柔”“管与服”“严与宽”“法与理”的关系,助推全省营商环境优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段增福在回答记者提问《指导意见》提出了10项具体执法措施的核心内容时表示,这10项差异化、精准化执法措施是《指导意见》的核心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对“规范执法、审慎执法、柔性执法、精准执法、说理执法”等执法方式的拓展和提升,实现为经营主体创造更加宽松发展环境的目的。具体措施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严格标准化执法管理体系。下大力治理“一刀切”执法、简单粗暴执法、过度执法、机械执法等突出问题。组建市场监管“执法智库”,全面推行行政执法标准化。定期开展执法案卷评查,研究制定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标准,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

健全政企联动协作机制。建立政企对接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主动为企业纾困解难,激发企业创新潜力。依托市场监管数据资源,动态分析研判,加强风险预警。开展联合协作执法,依法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专利违法行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鼓励经营主体自我纠错。鼓励引导经营主体建立自查自纠工作机制,主动自我纠错,消除危害后果。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健全信用修复管理机制,做好经营主体守信激励。引导违法主体问题整改,及时跟进核查,做好行政指导。

提倡协调和劝导式执法。完善“全国12315平台”建设,提高投诉举报处置效率。健全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高质量调解消费纠纷。深化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建立裁调对接机制,发挥知识产权专业调解机构在解决权益争议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

推行审慎执法柔性执法。践行执法为民理念,谨慎行使法定权力,动态调整处罚事项“两个清单”,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一般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可以不予处罚、减轻处罚的坚决不予处罚、减轻处罚。采取行政辅导、建议、提示、告诫、约谈、公示、回访等非强制性方式,引导行政相对人自觉履行法律义务、主动纠正违法行为、消除危害后果。

推行轻微违法依法免罚。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采取执法现场说理和以案释法、案件调查过程中说服教育和劝导纠错等方式,增强行政执法服务属性。对不予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或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帮助分析违法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引导企业自觉守法、自我纠错。

探索认错认罚从宽机制。探索完善行政处罚包容审慎监管措施,对自愿如实陈述违法事实、主动提供相关证据、自愿接受行政处罚、及时纠正违法行为,符合陕西市场监管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和从轻、减轻处罚清单等规定的,可以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探索推行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推动有效化解行政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严重违法企业惩戒。严守“四个安全”底线,突出“三品一特”重点领域,深入推进专项整治行动,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着眼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焦点问题,纵深推进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严惩违法经营主体。曝光违法典型案例,加大信用约束力度,强化震慑警示作用。

完善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主动适应“四新经济”发展需求,创新监管执法方式,提供包容有度、审慎监管的成长空间。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合理设置“包容期”,引导“四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提供高效便捷维权服务,保障“四新经济”经营主体公平有序参与市场竞争。

深化企业帮扶工作机制。寓服务于日常监管、监督检查、执法检查过程之中,成为经营主体发展的“贴心人”。紧盯产品质量问题,发挥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平台作用,助企增强质量发展优势。推进“通用+专业”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强化企业信用风险监测预警。开展“年报+”服务,实现惠企政策精准送达。

刘育民表示,下一步,我们还要研究制定出台可操作、可量化、可评估的配套措施,让服务型执法从“纸上文字”走向“线下实操”,形成有温度执法“小切口”推动企业发展“大提升”服务体系。适时召开推进会,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转变工作理念,切实把执法的重心转移到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上来,把服务意识渗透到市场监管各项职能中去,把促进企业发展、服务发展大局落实到各项工作环节之中,做到监管执法“科学、精准、有效”,服务企业“用心、用情、用力”,为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助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展现市场监管担当。(杨旭景)


责任编辑:尚瑞琳

市场监管时政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