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确定雷竹为全区林业产业的主导产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整合各方面资源优势,推动雷竹产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融合发展,全区雷竹种植面积位列全省第二达6000余亩,产值达3.5亿元,涌现出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江西竹海公司,雷竹产业带动了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一是以生态效益为前提。该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总要求,大面积修复改造矿山遗址、火烧迹地、残次林、荒地等,共营造出雷竹林6000余亩,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促进了生物多样化,发达的根系有利于水土保持,丰沛的落叶有利于土壤改良; 雷竹林两季发笋、四季常青,竹林固碳释氧能力强,负氧离子丰富,林内幽静湿润,每年能吸引3万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留念、康养观光。
二是以经济效益为动力。该区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三权分置”、林权流转,全区通过租赁、参股、托管、对换等方式流转集体林地3000余亩,在红星、圩上桥、邓家、杨桥殿等乡镇集中连片建设了7个雷竹基地,每个基地面积均超600亩,实现了规模经营;各经营主体主动与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及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等院校对接,加强科技合作,取得雷竹笋分拣输送、土壤翻耕疏松、生产用包装打刻装置、切割机、磨粉机、林地覆盖物气流输送机共22项发明专利,显著提高了雷竹生产效率;区委、区政府注重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建设,竹海公司“临玉”牌雷竹笋被评为江西省名牌商标,并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富硒产品”“赣鄱正品”等品牌称号,品牌建设提升了东乡雷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三是以社会效益为根本。江西竹海公司注重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成“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物美价廉的产品丰富了市民“菜篮子”,是践行“大食品观”的具体实践;该区通过成立 “宏龙”“共富”两家合作社,以竹海公司为龙头,创新发展“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动模式,吸引林农以林地、劳力、资金入股,发展合作社社员800多户,户年均增收2万元,推动企业与林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了企业得发展、产品得保障、林农得就业和技术的多赢局面,两家合作社也相继被评为国家级专业合作社。
(作者:宗剑明编辑:钟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