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公益电影《高高山上一头牛》:返乡创业报桑梓 村民生活节节高

2023年08月14日 19:29:21 中国城市报中国城市报记者胡安华

电影《高高山上一头牛》剧照。电影《高高山上一头牛》剧组供图

日前,乡村振兴主题电影《高高山上一头牛》首映礼在陕西榆林万达影院举行,近期将在央视电影频道、全国院线、全国数字院线、农村院线等渠道播映。

据了解,该影片是以“中国美丽乡村”陕西省榆林市佳县赤牛坬村的奋斗历程为故事原型,讲述了赤牛坬村村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通过艰苦奋斗,将一个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观念落后、生活困难的古老村落,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故事。

原生态实景演出植入影片

弘扬苦干实干精神

近日,电影《高高山上一头牛》导演强小陆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高山上一头牛》是一部公益励志、乡村喜剧类型的电影。在短短90分钟时间内,体现出赤牛坬村乡村振兴的变奏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做好政策宣传的同时,我们要兼顾电影的故事性、可看性,塑造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使影片主题得到升华。”

赤牛坬村是全国乡村振兴的典范,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近年来,赤牛坬村充分挖掘“老物件”“老窑洞”“老农民”的文化潜力和价值,将“农具”变“道具”、“窑洞”变“客房”、“农民”变“演员”,建成了拥有68个展室和15万余件展品的陕北民俗文化博物馆,并精心打造了国内首部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原生态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带动200余名群众就业,实现年均旅游综合收入近千万元、村集体收益7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

记者了解到,在电影中,原生态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得以生动展现,该情景剧以半山半水为舞台,以陕北农耕文化为主题,以赤牛坬村民为全部演员阵容,整个演出分为序篇、劳动篇、爱情篇、祭祀篇、尾声五个篇章,生动再现了该村村民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情景。

“前山高,后山长,我家就住在高坡上,拉着老牛扛着“桨”,爷爷的爷爷就这样。前沟短,后沟长,我家就住在高畔上,摇着纺车扬着场,奶奶的奶奶就这样……”有观众表示,《高高山上一头牛》实景演出中一幕幕真实朴质的表演,引发了人们无尽的回忆,融入那种对生存无尽的追求和渴望中。

强小陆谈道:“该实景演出真实地再现了‘你的过去、他的从前’,多点布局、纵横连缀,犹如一幅大笔泼墨的民俗画卷,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电影《高高山上一头牛》进一步弘扬了赤牛坬人负重奋进、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讴歌了农村基层干部情系家乡、心系百姓、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奏响了一曲不向命运低头、拼搏进取的赞歌。

塑造返乡小人物彰显为民大情怀

电影《高高山上一头牛》男主角、返乡青年高虎由张铎饰演、女主角由高艺嘉饰演,退役回乡的老团长由郭凯敏饰演、退而不休的董老师由李宝安饰演等。

据了解,《高高山上一头牛》影片中,退役军人高虎返乡创业,他对家乡的发展充满了热情,村民们感叹军营改变了这个年轻人,让他变得眼界开阔、胸怀宽广、敢想敢干;大家一致将其选为村支书兼村主任,希望他给赤牛坬村带来变化。高虎开始带领大家分析形势、寻找出路。大家一致认为,在赤牛坬村,发展以农耕文化为主的乡村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将把赤牛坬村打造成“红枣名村,旅游新村,美丽乡村”。

不仅如此,影片中,返回家乡、投身家乡建设的人物还有很多。比如,自小在村里长大的退休干部老团长,虽然在外工作40多年,但心里念念不忘的还是赤牛坬村里的乡亲们,为了回报这片养育了自己的土地,他放弃城市优渥的生活,不顾家人的阻拦,只身回到老家,投身到家乡建设的热潮之中。还有退休后重归故里的董老师,他有感于自己年轻时没有学好国学,下决心让村里的孩子们打好国学基础,在高虎的支持下,董老师在村里办起了国学班,他自掏腰包购买教材,走遍家家户户进行动员,向家长讲解学习传统经典文化的重要性,强调国学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在董老师的努力下,赤牛坬村的村民们从怀疑观望到陪着孩子进入国学班,报名的人越来越多,赤牛坬村的国学班终于开班了。每天清晨或者傍晚,赤牛坬村都会传来朗朗的读书声,给这个古老偏僻的村庄带来了新气象。

对此,强小陆表示,影片将带领更多观众走进赤牛坬村,感受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收获温暖与感动。

以喜为正的人物形象让影片充满趣味性

电影《高高山上一头牛》采用平民化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亲情、爱情、友情在偏僻的赤牛坬村生长蔓延的故事。一块热腾腾的枣糕,一只小小的布老虎,一句充满善意的谎言,一个简简单单的道具,以及一台自编自导自演自唱的演出,让观众感受到质朴生活的真善美。

值得一提的是,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是影片的高潮,全村的村民都出场了、董老师的国学班兴起了、牛娃的枣糕店开业了、老支书老团长如愿登台演出了……演出的成功,将赤牛坬村故事进展中的各种矛盾冲突统统化解了,村民们的心终于融为一体。

“长江后浪推前浪。当老村支书、老团长那一代日渐老去的时候,年轻一代也成长起来了,他们紧跟时代发展的大潮,赤牛坬村的未来要靠他们去创造。”强小陆表示,电影《高高山上一头牛》中,老村支书和老团长的成功改造,有着正面喜剧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让观众从他们身上享受到趣味横生的情感表达,在轻松愉快的观影中感受影片的内涵,传递核心价值观和政策导向。

对此,强小陆补充称,“电影喜剧效果来自喜剧人物,喜剧人物来自喜剧性格,而性格是内在的逻辑,夸张的表现是外在的表达。”电影《高高山上一头牛》大多情况下,人物塑造还是以正面形象为主,同时塑造出喜剧化、趣味化的人物故事情节,以喜为正的人物形象美学让观众回味无穷。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8月14日  第13 版)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越玥

公益电影喜剧片返乡创业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