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女子冰球队守门员教练、海淀区冰球队守门员教练谢明在2023年北京市青少年冰球锦标赛上为参赛队员作赛前指导。
2023年北京市青少年冰球锦标赛上,北京市海淀区和丰台区两支青少年冰球队的队员正激烈拼抢。
观众席上助威声声,冰球场上你追我赶,比赛双方教练员站立护栏旁聚精会神观战……虽然冰球场内温度已经低达0摄氏度左右,但中国城市报记者依然被激烈的比赛以及观众们充满激情的呐喊声所感染,整座冰球场上空弥漫着既火热又紧张的竞技气氛。
这一幕发生在8月下旬北京市华熙LIVE冰上中心举办的2023年北京市青少年冰球锦标赛上,正在交锋的是来自北京市海淀区与丰台区的青少年冰球队。在观众席上,有家长向中国城市报记者透露,自己为孩子的这次比赛投入了不少资金和精力,希望孩子及其队伍能取得靠前的名次。
举办市一级青少年冰球锦标赛是北京冰球事业高质效发展的缩影,而在各区县,大大小小的冰球赛事更是层出不穷。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自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后,冰球这一冰雪运动项目受到越来越多北京市民的关注和喜爱。在此背景下,北京逐渐成为继齐齐哈尔、哈尔滨后,我国又一个重要的冰球事业、产业发展集聚地。
青少年带动北京冰球事业快速发展
在采访过程中,多位业内人士向中国城市报记者分析表示,北京近年来冰球事业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可说是由青少年推动起来。除北京冬奥会带起了广大青少年对冰球运动的关注外,冰球进校园系列活动也得到北京市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一批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和社会资源携手共建冰球校队。相关数据显示,仅2021赛季北京市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就有近130支队伍参加。
作为北京青少年冰球队的重要赛事——北京市青少年冰球锦标赛,其参赛队伍几乎囊括了海淀、朝阳、东城、西城、丰台、昌平、大兴等各区的青少年冰球队。在本届锦标赛上,经过连续多日比拼,冰球男子甲组(15至18岁)、男女混合丙组(11至12岁)冠军由海淀区青少年冰球队获得,男子乙组(13至14岁)冠军由丰台区青少年冰球队获得。
从此次锦标赛来看,目前北京市各区青少年冰球队水平如何?北京市女子冰球队守门员教练、海淀区冰球队守门员教练谢明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北京市体育管理部门的带领下,各区体育相关单位、冰球俱乐部多年来大力提升冰球运动硬件设施品质及软件服务能力,使各区冰球队水准均得到显著增强。从赛场表现和基本是1到2分的比分差距可见,各区青少年冰球队水准相差无几。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在2023年北京市青少年冰球锦标赛现场,除了为自己孩子加油打气的家长外,还有不少独自前来观战的冰球爱好者。今年55岁的北京市民孙黔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他对各类冰雪运动非常感兴趣,也亲身体验过滑雪、冰壶、冰球等项目。“实际上,具有快节奏、强对抗等特征的冰球运动更适合青少年这个群体。通常情况下,冰球运动员除了冰上滑行能力出众外,还需要高度的灵活性和力量性。”孙黔说。
政策组合拳助推形成良好发展氛围
北京冰球运动事业和产业虽然起步较早,但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受制于资金、设备、场地、观念等客观因素影响,其初期发展举步维艰。
中国城市报记者梳理资料发现,其实这种困难并非仅局限于北京市,冰球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佳木斯市早期也存在类似问题。此外,有媒体曾报道,2005年前后,即便是国家体育总局冬季中心,每年在冰球项目上的预算资金都不到百万元,连维持国家队的正常训练和国际比赛任务都捉襟见肘,整体项目布局更是未成气候。
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我国冰雪体育事业、产业迎来新发展契机。2016年3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出台;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这些政策都为北京围绕包括冰球在内的各个冰雪运动项目打造城市名片、培育城市特色、拓展城市运动场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在这一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一大批冰雪人才脱颖而出,不仅改变了我国冰雪运动的风貌,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多新机遇。
谢明正是这个时间段从齐齐哈尔来到北京,成为冰球国家队的一名专业运动员。在他看来,北京发展冰球事业和产业具有政策条件好、客观环境佳、教学资源丰富、配套设施成熟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从国家队退役后,谢明依然坚持留在北京,为当地的青少年冰球事业与产业发展贡献力量。谈到个中原因,谢明表示这主要在于北京尤为重视对青少年冰球运动员的培养。“我小时候在齐齐哈尔,冬天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就是各种与冰雪相关的运动及活动。其中,冰球更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一项运动。”谢明回忆说,“我和小伙伴们经常结队一起玩。即使室外天寒地冻,我们也在室内玩得火热。”
谢明笑称自己后来成为冰球运动员,是“玩成了专业”。“所以在我看来,一座城市的某个体育事业和产业能否发展起来,除了该项运动在当地的群众基础和文化氛围外,更要看其能否扎根在青少年群体中。对于已经建成亚洲最大青少年冰球培训和比赛体系的北京市,其整体的冰球事业、产业无疑是极具发展后劲的。”
加大对冰球产业上下游的扶持力度
中国城市报记者在走访北京多家冰球俱乐部后注意到,虽然北京冰球运动产业发展氛围佳、环境好,但仍面临着运动员配套装备产业链发展跟不上的问题。这个问题导致绝大多数球员的装备和训练成本较高。正因如此,冰球运动也一直被称为“贵族运动”。
目前,北京青少年进行冰球运动训练的花销在什么程度?送孩子参加冰球训练已有两年的北京市民张女士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她为孩子投入的冰球训练、装备置办等费用大约为每年十几万元。
张女士的孩子在北京某冰球俱乐部接受守门员培训。“冰球守门员需要配备头盔、护颈、手套、护腿、冰球鞋、护裆、护胸和球杆,全套算下来需要1万多元。随着孩子身高体型的变化,护具还需不断更换。”张女士说,“此外,冰球运动的训练费用在每课时400到500元之间,每周至少上5个课时。俱乐部每月还定期组织外出集训,学员也需支付相应费用。”
既然冰球运动相对很多体育项目更费时、费钱,为何还这么受家长欢迎?北京浩泰冰球俱乐部的范教练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冰球作为一项“强悍”的运动,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锻炼是多方位的,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及柔韧性等。冰球运动尤其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打了冰球以后身体素质得到极大改善,很少生病。此外,作为集体项目,冰球运动不但能增强孩子体质,还能增强他们的团队荣誉感和协作能力,这对孩子未来融入社会有一定帮助。
范教练聊到冰球运动时重点介绍了守门员这一角色:“门将是冰球队的灵魂,也是稀缺角色。因为守门员基本一上场就需要打满全场,需要有极强的耐力和专注力。而且,国内外的职业冰球队都很缺守门员,在这方面具有天赋并愿意付出汗水的孩子,未来考体校或进专业队都极具优势和前途。”
对于冰球护具和训练费用高昂等情况,范教练解释称,现在的护具基本来自国外,成本较高;训练费用除训练本身外,还包含了对冰雪场地设施等维护的投入,所以价格居高难下。
如何解决这一类问题?范教练建议,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鼓励我国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积极培育国产冰球护具品牌,加大对冰球产业上下游企业的扶持力度;其次,要推动建设更多冰球训练和比赛场地,通过补贴等方式减少冰球队租赁场地的费用。“只有整体配套政策及产业跟得上,北京冰球运动的发展后劲才会更足更强,冰球事业才能表现得更加出众。”范教练说。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9月04日 第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