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重点聚焦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一老一小”两类群体,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的创新路径方法,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向、流而有学、流而有为,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走深走实。
聚焦提升管理效能,
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
开展拉网式摸排。对照党员名册进行逐一核查,通过电话访、微信联、网格查、上门探访、与所在单位联络、与公安部门联动筛查等方式对流动党员进行拉网式摸排,目前全市流出党员4600余名,流入党员280余人,全部登记造册,确保摸清流动党员底数。
优化外出报备登记制度。制定全市统一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开设“候鸟驿站”微信小程序,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准确掌握流出党员去向、外出时间、事由等信息,并进行动态管理。基层党委主动与流入地基层党委建立联系桥梁,为流出党员的顺利报到铺设道路。
加强流入党员登记管理。在全市199个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流动党员报到点,认真做好外来流动党员联系方式、流出地点、流动时间、现居住地等基本信息,283名流入党员全部纳入党支部管理,确保其组织生活。
聚焦提升关爱质量,让离退休
流动党员“异乡有港湾”
加强流动党员党组织建设。在海南省等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流入地,建立离退休干部流动党支部5个,覆盖省外离退休流动党员150人,方便他们就近参加组织活动,实现组织生活不断档,每年保障流动党支部3000元活动经费,市县两级由专人每月至少联系1次流动党支部,切实做好后勤保障。
提高组织生活质量。通过流动党员支部微信群,定期推送学习内容、开展线上交流,探索推进“指尖上的组织生活”,破解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经常等问题。近年来主动邮寄政治生日贺卡、致流动党员一封信、倡议书、党建书籍等“红色包裹”500余份,使流动党员学有内容、学有方向,在“佳木斯老干部”微信公众号开辟专栏,动态宣传离退休老同志在流出地的学习活动情况,提升老同志的荣誉感和归属感,确保他们“离乡不离党”。
加强关心关爱力度。建立“一季一访”“一节一问”“一年一评议一报告”“三个一”流动党员动态联系机制。每年的春节、“七一”等节日派专人到流动党员家中走访慰问,与当地10余家有关医院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帮助有就医需求的老党员及时享受到医疗服务,让流动党员及其家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聚焦搭建发展平台,让高校毕业生
流动党员“有位更有为”
助力毕业生在外发展。先后在北京等地建立了6个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支部,面向毕业生流动党员设置志愿服务队或公益服务岗等平台,为他们提供就业、培训、子女入学和权益保障政策咨询等服务300余次。
吸引人才回归创业。搭建家乡振兴发展、返乡创业就业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建立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人才库,今年以来引导70余名专家型人才为佳木斯市科技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等活动提供智力支撑,解决就业岗位100余个,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50余条,有效支持产业创新发展。
提供发挥致富带富能力平台。通过召开亲情回引会、务工人员联谊会等,完善流动党员中的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激励等机制,近年来吸收20余名综合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流动党员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决策科学性与致富积极性。
《中国城市报》(2024年12月23日第2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