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探访国家级非遗:千锤百炼锻造“锡”世之珍

2024年06月22日 09:02:41 人民网-江西频道孔文进

国家级非遗锡雕(莲花打锡)代表性传承人刘建强在制作锡雕的原材料。人民网 孔文进摄

国家级非遗锡雕(莲花打锡)代表性传承人刘建强在制作锡雕的原材料。人民网 孔文进摄

“叮当、叮当……”在江西省莲花县莲花打锡制作工坊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锡雕(莲花打锡)代表性传承人刘建强手持锤子起起落落,不一会儿,圆形的壶盖锡片被敲打得平平整整。

莲花打锡是一种以锡为原料,手工制作各种生活器皿的技艺。据当地族谱和地方史志等相关文字推算,这项技艺至少有600余年的历史。

“我11岁左右就开始跟着父亲学打锡。”刘建强回忆着儿时随父亲打锡谋生的往事。父子俩出门做活挑一副行担,一头是打锡的工具,一头是铺盖卷,揽到活后就寄宿在村民家里。等他们将火炉支起,村里人就会前来定制锡器。

锡制品虽漂亮,但制作过程却很复杂。刘建强说:“一件锡器大致要经过熔锡、出料、画墨、开剪、归圆、焊缝、锉刮、抛光等十余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操作要求,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我们做得最多的是酒壶、酒盅。”刘建强介绍,一把锡壶由数块锡片焊接而成。先将锡烧熔,浇铸好锡片,然后再把锡片放在砧墩上锤打。要经过上千次锤打,锡壶才慢慢成型。

“打锡需要具备十足的耐心。制作一个锡器,少则几天,多则十来天,其间,最难的是敲斑纹、雕花刻字,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一点也不能分心。”刘建强说。

一把锤子一块锡。刘建强一直沉浸在自己的锡器世界里,只将时间倾注于一念和一技。“以前打锡都是家传,但现在只要有人想学,我就肯教,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把这项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刘建强说。(孔文进)


责任编辑:越玥

千锤百炼文化刘建莲花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